本课由于涉及到了较复杂的表格填写问题,而一年级小学生并不会填表,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差不多需要1.5-2课时才能完成。
首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展示“拃”的图案给学生提示,提出手的测量不标准,举例上节课有同学提出的每个人拃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用固定长度的物体测量。提问树叶和回形针哪个是有固定长度的?在这里,最开始是使用的PPT展示树叶和回形针图片进行提问,小朋友会按照PPT来说,没有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者有些小朋友不太清楚固定长度的意思,因此后面改成直接展示三片树叶,展示三枚回形针,让学生直观的看一看,而且是放在投影下展示,能让小朋友们更清楚的看到,对比时,需要把材料的一端对齐,引导小朋友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很快就能明白。接下来再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有固定长度可以用来测量的?请学生说一说,第一次上课时,这个问题提出后发现部分学生还是有点懵懂,因此先引导举例几个,比如新的粉笔的长度等,再请学生发言。
以之前的回形针为例,提出问题: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测量呢?请学生先上台在投影下展示,接下来请其他同学说一说展示同学测的好或不好的地方,再说一说老师会怎样测,播放一个用回形针测量书的视频。然后使用PPT,展示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什么是书的长度、测量注意首尾相连的摆放等。接下来使用动画演示用回形针测量书的长度宽度怎样读数,因为这里如果使用真实的大小比例,展示看起来比较困难,且不便于学生快速数数,所以在这里降低了难度,把回形针的图片进行了放大,(这里一直很纠结,担心带跑偏学生对回形针大小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读数,首先读长度为6枚,是一个整数,读宽度时第四枚回形针的地方是终点的位置,让学生尝试读数,了解这样的情况可以怎么说,怎么记录。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活动手册,出示选择的物体:小棒,橡皮。由于回形针较小,测量难度较大,因此这里全班同学都使用小棒和橡皮进行测量,也降低了表格的难度。
讲解表格里哪个空是什么意思,先讲一个空的意思,马上让学生测相关数据,然后填到老师指出的空里,学生填好后,再说下一个空的意思,同样让学生测量后填上。这里最开始是直接先讲完每一个空的意思,让学生自由测量填空,但发现一年级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解相关意思,讲完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多,改成讲一个、测一个、填一个的方法之后,虽然速度变得很慢,但基本全班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填空。
学生测量桌子和书时,需要提醒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测量高度时提示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最后测量,差不多第二课时时完成这一项)。
将数据写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班级记录表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很接近;用同一种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不同物体测量不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不同的人的手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