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第二章:潜在危机之杨国忠惹事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安禄山的造反是杨国忠逼的。
易中天:咱们先介绍一下杨国忠,他的名字是皇帝赐予的,他是杨玉环的远房堂兄,本名杨钊。父亲是个小官,母亲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的妹妹,自己则是酒鬼、赌棍和色狼,据说跟杨玉环的姐姐关系暧昧。
艺凡:那他怎么时来运转的?
易中天:他最早引起玄宗注意,其实是靠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赌博。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名叫樗蒲的游戏。玄宗自认为天下无敌,国忠更是精于此道,结果两人棋逢对手,让皇帝陛下龙颜大悦。此时玄宗皇帝却看出杨国忠是理财的好手,便任命他担任了户部的官员。以后,此人虽然一路攀升,兼职也非常之多,为帝国理财却始终是他的主要任务。
艺凡:理财理的怎么样呢?
易中天:很能干,他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央库藏不足的问题。这时,就连李林甫也奈何不得了。
艺凡:有这么大的势力了?
易中天:对,李林甫刚死,还没有入土,杨国忠就告李林甫谋反,玄宗皇帝也翻脸不认人,下令打开棺材,夺走了所有的陪葬品。当然,杨国忠也如愿以偿,成为首相。安禄山却不干了。
艺凡:他为啥不干呢?
易中天:安禄山一生只怕一个人,那就是李林甫。而且,他对李林甫是由衷地畏惧和敬佩,所以,李林甫在位时,安禄山是不敢妄自尊大,更不敢轻举妄动的。在他眼里,李林甫才是帝国的顶梁柱, 实际上,由于多次进京,安禄山早已将帝国的底细打探得一清二楚。那可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皇帝懒惰,官员欺瞒,中央军久违沙场,当权派纸醉金迷。就连杨国忠这种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小混混,也居然成为首相。如此腐朽不堪的政权,还有存在的合理性吗?
艺凡:所以安禄山对杨国忠嗤之以鼻。
易中天:杨国忠也对安禄山咬牙切齿。杨国忠一有机会就说安禄山要谋反。他甚至对唐玄宗说,请陛下召安禄山进京,他肯定不敢来。结果,安禄山一叫就来。天宝十三载(754)正月初四,安禄山在华清宫最后一次见到了玄宗。他泣不成声地说:臣本胡人,不认识字,赖陛下恩宠才有今天,现在可是要死在杨国忠手上了。玄宗的反应跟那些心肠柔软的慈祥老人没有两样。还赏赐了一大笔钱,还准备给他增加特任宰相的头衔,只不过又被杨国忠阻止。陛下觉得很抱歉。
艺凡:安禄山也心中窃喜。远在范阳的他,对于“列席国务会议”之类的虚衔没有兴趣,皇帝的歉意却能换来实惠。这些实惠包括兼领闲厩、群牧和牧总监的职务,以及一大把空白委任状。靠着前者,他暗中挑选了数千匹好马藏起来;靠着后者,他收买了成百上千的边防军将士。
易中天:赚得满盆满罐的安禄山深知长安不可久留,便在三月一日向玄宗辞行。这时,几乎谁都知道安禄山要反了。只有唐玄宗执迷不悟。他把所有的迹象都归结为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并认为这总比结党为好。杨国忠也不放弃努力。
艺凡:他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易中天:第二年二月,安禄山派他的副将进京,提出要把节度区的汉族将领换成胡人。杨国忠和他的副手一致认为这是安禄山意在谋反的铁证,皇帝却再一次满足了那家伙的要求。两位宰相只好提出,召安禄山入朝担任国务委员,同时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换为忠诚可靠的汉人,这样就既保全了安禄山,也保全了帝国。
艺凡:应该说,杨国忠的这个主意并不错。
易中天:唐玄宗却在同意之后又反悔,派了一个宦官去范阳送礼。安禄山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便率领部下表演了一出出大表忠心的好戏。更重要的是,他让皇帝的这个家奴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艺凡:拿人手短。
易中天:替安禄山说了不少好话。没办法,杨国忠只好自己去收集证据。他瞒着皇帝,秘密逮捕并杀害了安禄山的线人。安禄山当然马上就知道了。因为他留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既是人质也是卧底。这时,满腔愤怒又惶恐不安的他,除了加快谋反步伐也别无选择。
艺凡:所谓“杨国忠逼反安禄山”,这是证据之一。
易中天: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安禄山究竟是被逼反,还是被“催反”,十一月挥师南下,向当时世界上的三大帝国之一发起挑战。公开亮出的口号,则是诛杀祸国殃民的奸相杨国忠。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到此,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第二章学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