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过好几部破案的古装剧《包青天》《神探狄仁杰》等,这里面的主角光环效应太过明显。包青天和狄仁杰,像西方的福尔摩斯一样,家喻户晓。
最近我二刷一套破案的书籍《余罪我的刑侦笔记》,这里面的主角余罪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破案高手。
我才发现,古装戏里的包拯和狄仁杰,除了贴身护卫,几乎是单枪匹马与黑暗势力战斗。
而当今社会,要侦破一例刑事案件,往往需要的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去共同协作,一起努力才能揭开真相。
一个人再能干,即便开启了上帝的视觉,他也不能像孙猴子一样,变出一堆猴子猴孙,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
01
破案是团体的智慧成果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在这本书里面,每次遇到疑案难案,尘封十几年的死案,还有惊天动地的毒枭案,最难攻进的那一关,都是余罪破解的。
侦破案件遇到卡壳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几夜都不合眼。就像聪明的一休哥一样,灵光闪现的那一刹那,他终于找到关键的突破口。
最终整个团队一起将嫌疑人抓获,让一切迷雾揭晓。
然而,来自上面的封赏,居然连他的名字都没单独提出过,往往只给了一个集体奖。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是为他打抱不平。
现在仔细一想,最难走的关卡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团队其他人员的努力,案子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进展。所以,找到真相的功劳,不能算到一个人头上去,而是集体所有人智慧的结晶。
在这个系列的第二部里,余罪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破获这起跨省贩毒案。如果没有孙羿帮忙改装车辆,高速路上,他们肯定追不上毒贩。
如果没有禁毒局那几位高手的协助,余罪也不可能及时了解到毒贩的动向。诱拐耕牛案中,如果没有董韶军细心化验牛的大便,他们就不能锁定丢失的耕牛,究竟花落谁家。如果没有坞城路派出所那几位民警的帮忙,那伙医院的扒手也不可能一窝端。
原来破获一个案件,需要牵涉到很多相关部门,有车管所的,信息中心的,反扒队的,痕迹科的,前方盯梢的,掩护队友的……
还需要不同的队友,临时去客串一个角色,灵活应变,顺藤摸瓜,捕获一手资料。每一次成功都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主角余罪固然神通广大,配角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到今天,我总算是想通了。
02
一场手术的成功是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个普通人如果要做手术,他最关心的是他的主刀医生水平如何,做过多少次手术,有没有出过事故,好不好沟通,甚至还会私下打听人家会不会收红包。
他会把时间精力盯在一个医生身上,而不会去考虑跟这个医生搭班的其他人。正如薄世宁医生的这本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中所说:
关于医院,普通人看到的是分工,医生看到的是协作;普通人看到的是单点,医生看到的是网络;普通人看到的是某一个专家,医生看到的是整个医院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小手术,比如孕妇剖腹产,一般只需要几个人的团队就可以了,产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助产士。
但是,在病人合并了好几种疾病的境况下,要做手术,风险非常大。这时候医院也会组织一场会议,将所有会牵涉到的部门,聚集一堂会诊。
同时还要考虑到预防病人手术后的安全事项。所有相关医生一起努力商讨对策,事先将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的措施排练一遍。
所以,你看病人最关心的是主刀医生,而真正参与手术的却是一个小规模的团队。而且,这里面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很重要。
如此看来,我们普通人以后万一需要跟医院打交道,是不是更应该选择一个综合实力都很强的团队呢?我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03
写在最后
以前我看到别人在演讲台上致辞的时候,觉得很多人讲的都是一套很官方的腔调。基本就是感谢国家,感谢人民,感谢组织,感谢领导,感谢老师……把所有能感谢的人,方方面面都照顾到,最后才轮到自己。
那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上台的人要这么说。如今,通过上面的这一套逻辑,我终于搞明白了。
一方面,这么做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为人处世法则。一个人取得成果了,要学会去分享胜利的果实。把荣耀分给别人,别人脸上有光,也显得自己很大气。
另外一方面,有种程度上来说,他能做出来今天这样的成绩,也的确离不开身边这些搭档的帮忙。
所以,这样的致辞并不都是没有意义的场面话。
聪明人愿意把成果和荣耀分给集体。没有组织上的支持,就没有个人的成功。别人也会由衷地从心底佩服这个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