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晴 Burnaby
適時扮演知音(理解和感知)
當你學習認真傾聽時,你會發現自己對別人的感知有了天壤之別。人們在乎互相依靠的環境中時,這種差別將帶來極大影響。
你看到的畫像可能是少婦,我看到的是老婦,但是我們都沒錯。
你可能以配偶為中心,我則以金錢為中心。
你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多彩,我的則是一片荒蕪。
你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許高度形象、有整體性和感情色彩,是典型的右腦思維;而我則是邏輯性強、善於分析和表達的左腦思維。
我們感知會非常不同,而且從小便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理所當然地認定某些事實,當別人不這麽認為時,就會質疑他人的性格或者精神狀態。
我們在婚姻、工作以及公共服務中要學會求同存異。怎麽做到呢?我們需要怎樣跳出個人感知局限的範圍,以便順利溝通、共同合作、實現雙贏?
習慣五就是答案,這也是雙贏的第一步。假如人們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
心情不好的時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聽眾,如果你能適時扮演這種角色,將會驚訝對方毫無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你必須真心誠意為對方著想,不存私心。有時候甚至不必形諸言語,僅僅一份心意就足以感動對方。
對於關繫親密的人,和他分享經驗將大大有助於溝通:“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我從未真正聆聽你說話,但今後會盡力而為,可能起初不能做得很好,希望你助我一臂之力。”
我相信有人會批評,這種傾聽方式太耗費時間。起初的確如此,可是一旦進入狀況就會如魚得水。正如醫生不能拖詞太忙就不經診斷而下處方,溝通也需要投資時間。
人人都渴望知音,所以這方面的投資絕對值得,它能使你掌握真正的症結,大大增加感情存折的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