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边义
大家晚上好,今晚继续有我为大家讲解诗的风格。
第五节 平淡
梅圣俞《和晏相》诗云:
“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道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可见平淡需要做到自然是很难的。
平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平淡同自然相近而稍有不同,平淡的作品,不讲词藻,不讲雕琢,这点同自然一致,平淡比较朴素而自然却不一定朴素。比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指莲花。红莲花色彩鲜艳,这种色彩天然生成不是人工涂饰的,因此它是自然的,又是艳丽的。白莲花比较朴素就可以说平淡。
平淡也不同于平庸和淡而无味,是生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平淡有思致”。平淡要如饮醇醪,醇醪是一种味厚的酒。由于没有刺激性,好像平淡容易多喝,所以不觉自醉。平淡正是这样表面平淡,含蕴深厚。
平淡的作品,力求朴素不做作,不雕饰。不尚词藻,也要力求精炼。正如王安石说的“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内容精辟,深入浅出,好像平易,但写时要反复推敲,是艰辛的。且定后容易看容易,懂。平淡不同于平庸,他是超出一般的。平淡的作品要写得看不出人工的斧凿痕迹。所以平淡又要圆熟。梅尧臣作诗,力求平淡,可是他自以为还不够圆熟,有涩味,就是要求平淡还没有到家。
例如梅尧臣的《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只是讲的是乘舟到东溪去观赏那的美景。坐在孤岛上。面对眼前的美景,我流连忘返,迟迟不愿开船离去,野鸭在岸上打盹休息,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老树绽放着朵朵鲜花,勃勃生机。短短的蒲草长得整整齐齐,平铺的砂石光亮洁净,我欣赏的心情还没有得到满足,薄暮下,只好离去。劳顿了一天,人与马都疲惫了。
作者用平淡的语气讲述了在东溪所看见的景致,没有刻意的描绘没有丰富的词藻。却于这平淡自然中,让人体会了人生的不如意。
又如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的享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划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致。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 而是富于生机的。
他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第六节 绮丽
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绮丽》这样说道:“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物语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荫。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首四句中所说“神存富贵,始轻黄金”。黄金代表着具有形迹的富贵绮丽,而精神上的富贵绮丽这个自然就看轻黄金了。在诗词中,人为雕琢的绮丽往往是一种外在的浓艳色彩,而内中其实是很空虚的,故云“浓尽必枯”;而外表看来淡泊自然,其内里深处则常常是丰富而绮丽的。故云“淡者屡深”。可见司空图更重视诗歌的内涵,及内在精神的饱满、情感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中四句是对天然绮丽景色之描写。清净的水边飘荡着淡淡的雾气,林中的红杏呈现出鲜艳的色彩,明亮的月光覆照在华丽的屋上。雕画的小桥深隐在碧绿的树荫之中,诗句极其绮丽,而又极为自然,绝无人工雕琢之痕迹。
后四句,则以处于此天然绮丽风光中的隐居高士悠闲自在的富贵生活,来象征这种天然绮丽的诗境。作者充分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胸怀,绮丽之精神也就更清晰地显示在读者面前了。
所谓“绮”本意是指有纹彩的丝织品。绮丽,自然理解为华美艳丽。“丽”指明美的方向,“绮”规定了显著的特征。素底的映衬,使这种丝织物别有一种光彩,绮丽的事物不只拥有艳丽、秀丽、华丽的外表,更表现为一种雍容华贵的精神之美、气质之美。就诗词风格而言,这样的诗歌应有一种高贵之美。
李白《古风》诗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杜甫《偶题》亦云:“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二人皆指六朝华艳绮靡、采丽竞繁之作。即颇多富贵气,而人为雕琢之痕迹亦较显露。然而,《诗品》中的“绮丽”则不同,因为它是“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积玉为工。”
例如王昌龄《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月色隐昭阳。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全篇并没有浓墨艳彩而绮丽风光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
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
而诗的韵律也相应的抑扬回旋。
今晚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晚安!
2017-08-29 舞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