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户外活动时间,有的小朋友选择了骑小车,有的小朋友选择了情境小游戏,还有一大部分小朋友选择了攀爬架。
攀爬架因其组合方式多样,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一直是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对攀爬架进行组合,如低难度,选择的攀爬梯子的高度较矮,长度较短,孩子们所完成的速度要快一些。而高难度攀爬架组则是选取了一些高度较高的梯子,中间的横梯连接方式也不再是水平放置,而是带有了一些坡度,是挑战性更强,因此也有不少“小勇士”愿意来尝试。
之前走横梯更多的是看到孩子们手脚并用,双腿下蹲呈蜷缩状,身体前倾,双手紧紧握住梯子,脚往前移一步,手紧接着往前移一步,以手脚相互协调的方式度过横梯;再者有较为谨慎的幼儿,会选择坐在梯子上,利用双腿的挪动来移动身体,年龄相对大一点,他们更喜欢有挑战性的动作,所以在攀爬架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逐渐出现危险动作,所以我在游戏开始之前都会跟小朋友们讲清楚幼儿规则,以免发生危险。利用双腿的挪动来移动身体,一点一点度过“小桥”。
渐渐的,随着对于器械的熟悉和孩子们对于自己身体机能的了解,攀爬方式发生了变化。我逐渐发现,最近可以在梯子上站起来直立行走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多,有孩子可以看出在过桥时非常自信,眼睛直视前方,觉得自己可以完成,有的小朋友则是看到同伴有这样的方式,感觉到好奇,于是也加入到尝试的行列中来,在其中有些在尝试了一两次后,继续采用了手脚并用的方式,有的则在继续的不断尝试中,习得了直立过桥的新的动作技能。
当我发现孩子们是可以做到这个动作时,我便及时将其作为一个最近发展区,引导正在游戏的幼儿进行尝试。郑佳妤小朋友已经可以用手脚过桥的方式很快的走过梯子,而且他每次过梯子时都会叫我帮他计时。于是,这次我请她来“攀爬小能手”来观察周围小朋友过桥时的方式都有哪些不同,她发现后面的菩提小朋友已经站起来了,而且当他很用力地往前移动时,张记硕已经轻轻巧巧的走到他后面,甚至还在“催他”:“你可以快点吗?我都在你后面跟了好长时间了。”于是,我以此为契机,鼓励他尝试站立行走,必要时可用手臂来保持平衡。刚开始菩提小朋友一直是小步子往前移动,等到马上就到顶时,他特别激动,但是犹豫害怕一直不敢跳下去,我请“攀爬小能手”做示范,经过多次的示范跟教师的鼓励,他的攀爬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胆子也变大了。其他小朋友在我的鼓励下也已经能到大胆的落地,我发现在游戏中老师的鼓励以及同伴的帮助是很重要的。
老师的鼓励会给了小朋友突破困难的勇气,活动中通过教师加油打气我发现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信心都给予认可,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我会教给幼儿更多的攀爬技巧,使幼儿在攀爬中习得更容易接受的技能经验。
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给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最大发展。当幼儿遇到无法进行攀爬,不会攀爬方法的问题时,我并没有正面的介入,而是侧面利用攀爬小能手进行榜样示范的作用进行互相学习,这样既会增加他们同伴之间的情感,也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会了攀爬的方法,掌握了攀爬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