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激活年轻干部 “一池春水”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成长与发展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走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如何构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全链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强化政治引领,为年轻干部成长注入“红色基因”。政治素质是年轻干部的首要素质,应将政治训练贯穿年轻干部成长的全周期,通过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政治能力。举办各类培训班,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核心课程,让年轻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政治素质考察标准,通过具体的指标量化政治表现,使政治素质考察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建立政治素质档案,记录干部的政治表现,为选人用人提供坚实依据。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检验年轻干部的政治担当,如在突发事件应对、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中,观察干部的政治立场、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选拔出政治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   

加强统筹谋划,绘制年轻干部成长的“路线图”。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与推进。制定科学合理的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举措与要求,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从发现、培养、使用到管理,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与年轻干部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指导与帮助,给予年轻干部充分的信任与机会。落实责任制,将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促使各级部门重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形成全系统共同关注、共同推动年轻干部培养的良好局面。

注重源头储备,打造年轻干部成长的“蓄水池”。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是年轻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实施“新入职大学生培养计划”,针对新入职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基层锻炼、导师辅导、定期考核等方式,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快速成长。开展“青年英才评选”,为业绩突出、潜力巨大的青年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将他们纳入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激发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通过“序事辨材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干部人才“画像系统”,全面掌握干部信息,动态补充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确保年轻干部队伍的持续活力。

持续跟踪培养,助力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持续的培养与支持。构建科学精准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年轻干部的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短板、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墩苗”历练机制,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关键岗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实施“业务团队制度”,为有管理潜力的青年人才提供管理岗位的锻炼机会,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为年轻干部的职业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科学管理使用,激发年轻干部的“担当作为”。建立常态化统筹使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让有为者有位。通过交流轮岗,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经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建立联动监督机制,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年轻干部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积极作为。构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全链条”,从政治引领、统筹谋划、源头储备、跟踪培养、管理使用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