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节选】
投资情况进展
要是有谁很好奇,非常认真地解读第一页中的数字,他可能得出很多错误的结论。第一个十年的业绩,在下一个十年里,我们绝对没任何机会复制甚至接近。我们起步时,我才 25 岁,充满饥饿感,最初管理的资金只有 105,100 美元,在这十年的商业和市场环境里,我的投资理念如鱼得水。
十年之后,我现在已 36 岁,小有成就,合伙基金的规模达到 54,065,345 美元,虽然我的投资理念没变,但现在能找到的好机会只有以前的 10%到 20%。巴菲特合伙基金于 1956 年 5 月 5 日成立于密西西比河西岸。最初的几个合伙人都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四位家人,三个好朋友,我们一共投资了 105,100 美元。(我找到了 1957 年 1 月的信,想从里面发现一两句闪光的话,能在这里引用一下。一定有人把我这封信给篡改了,要不里面的金句怎么没了?)
合伙基金成立之初以及随后的几年里,按照我们低估类的标准,遍地都是远远低于产业资本所能给予的估值的股票。套利机会也接连涌现,都是胜算非常大的机会。机会太多,我都挑不过来了。于是,我们买入 15 到 25 个品种,构建胜券在握的组合。
过去几年里,环境彻底变了。现在我们基本找不到我能看懂、规模合适、而且符合每年收益率能领先道指 10 个百分点这个条件的投资机会。在过去三年里,我们每年只能找到两 三个符合这个条件的新投资机会。好在我们充分利用了其中的一些机会。成立之初那几年, 这样的机会,不怎么费劲就能找到一大把。自己发掘投资机会的能力降低了,很难做到客观 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原因是比较明显的:(1)市场环境变化了;(2)我们的规模增加了; (3)竞争更加激烈了。
过去的好机会像奔腾不止的大河,现在的好机会像潺潺流淌的小溪,现在的前景与过去相比,当然不能同日而语。这几年,没了奔腾的大河,从潺潺溪流中,我们也同样汲取了养 分,没少赚钱。为什么?原因有两点:首先,一个人的饭量是有限的(几百万的资金才能利用的投资机会,对只有几千块钱的人来说没多大用,我年轻时对这一点感触很深)。其次, 好机会越少,投资的时候就越珍惜,越要把少量的机会用好。显然,这几年我们靠的就是第 二个原因。虽说如此,与大河相比,小溪太容易干涸。
我不会因为现在的情况变了,就去做我不懂的投资。(有人说“斗不过,就入伙”,这不是我的作风,我是“不入伙,斗到底”。)有些投资机会,一定要懂高科技,我对高科技一无 所知,就不做这样的投资。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一无所知,就像我对 chrzaszcz 的交配习 性一无所知。(同学们,chrzaszcz 是波兰的一种甲虫,要是你不会念这个词的话,请跟我 读 thrzaszcz。)
在证券投资中,预测市场走势,忽略商业估值的行为经常盛行。我们不会效仿。近年来,这种投资风气经常能迅速赚大钱,就在我写这封信的这个月就是如此。这个投资方法是否合 理?我无法证实,也无法否认。我的理智(或许是我的偏见)不认可这种投资方法,我的秉性也不适合这种投资方法。我不会拿自己的钱这么投资,也绝对不会拿各位的钱这么投资。
最后,有的投资,很可能产生严重的人际冲突,就算利润前景很可观,我们也不会做。有一点,我可以向各位合伙人保证,我将努力保住眼前的潺潺溪流,尽最大可能利用有限的 机会。然而,如果溪流可能完全干涸,我会在第一时间如实相告,以便我们另寻出路。
【小磊陈读·心得】
1、“饥饿感”是有冲劲、有狼性的关键,要让自己保持饥饿感,要让团队保持饥饿感。
2、即使投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巴菲特依然心有定力,确定了“不做什么”,段永平也说过的“不为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