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吴正宪老师的课例《重叠问题》,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同学们也特别兴奋,享受着数学的魅力和快乐。可是,每当吴老师刚刚提出问题,同学们就跃跃欲试地说“我来”“我来”,抢着发言,甚至有的同学站起来脱口而出,大大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思考空间。
吴老师观察到了这点。在一次热烈的讨论之后,她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的小手一下子又高高地举起来了,有的还站了起来想要老师叫自己发言。
“别着急,其实有时候停三十秒再发言,可能更精彩!现在不需要讨论,每个同学独立思考。看着这个图我用什么样的算式就可以解读它呢?静静地,每个人都要思考。开始。”教室里沉默了。
当学生的思维达到顶峰,迫不及待想要展现时,吴老师引导学生别着急,停三十秒再发言更精彩。吴老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举手表演给听课老师看,而是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所以,面对争相发言的“热闹”,吴老师却呼唤“沉默”。对于小学生来说,轻率地(甚至是从众地)发言,大脑可能处于静止状态;而当学生思考呈现出沉默时,每一个大脑都正在燃烧。
吴老师曾说:“教育要有爱,但这里的'爱’应该是'真爱’。所谓'真爱’,就不仅仅是表扬和激励,还包括思维的帮助,学习的延伸,智慧的启迪。”而这里吴老师给跃跃欲试争抢发言的孩子们“泼冷水”,让他们“停三十秒再发言”,就是一种“思维的帮助,学习的延伸,智慧的启迪”。
吴老师不止一次对急着发言的孩子说:“别急,要学会倾听,倾听里面可有学问了!”吴老师关于“静静地思考”的提醒,关于“学会倾听”的忠告,都不过是源于她一个朴素的理念:课是为孩子上的,不是为听课老师上的。有没有“观赏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大脑是否真正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