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 我的关键词
——再读《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
阅读,可以读出什么,与人的经历与人的学识是有直接关系的,感叹群里的大师们高质量的阅读,我总能从她们的文章里看到我所看不到的理解,或者是我不曾留意的部分,于是,愈发觉得自己的才疏学浅,此刻阅读着蓝老师的第七篇读后感,真心佩服这样一位就在身边的班主任老师,如此年纪却有如此的教育情怀,实在让我望尘莫及。对我而言,以往的阅读,没有任务,显得随意且轻松,无所谓今天看几页,无所谓今天的阅读读懂了什么,更无所谓今天的阅读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千丝万缕。所以,阅读对我而言,更像是无聊时的消遣,那时总是佩服那些阅读如吃饭般美味的老师们,她们总能在阅读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阅历与非同一般的精彩。
今天,姚校长的《把握生命境界》更像是一种对学习的感悟与敬佩,惜缘惜福,跟随着步伐一步步地努力向前,或许才是我们可以做到且能做到的。于是,我再次开始怀着些许忐忑阅读起姚校长的这篇文章。
一、题目关键词:“一样”与“不一样”
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是假期的时空,而“不一样”究竟为何?在摘要中这样阐述道:“针对学生暑假生活单一化、个体化,以上兴趣班为主的情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暑假家校合作项目。该项目以组织家长社群、建立微学习小组、开设网上家教论坛、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学生暑假生活质量。”
这“不一样”可以解读为:在“互联网+”下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暑期有效活动,并提升学生暑假生活质量。这课题对我而言,最熟悉的就是“互联网+”,在未来课堂研究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尝试过无数种与家长互通的APP,无数次比较过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不可否认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确实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快捷、方便、有效成为了“互联网+”下沟通的代名词。于是,这一定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的形式,也有着不一般的新变革。这“不一样”一定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二、正文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家校合作”
对现有“互联网+教育”的研究进行检索与梳理,发现主要有:一是对“互联网+教育”概念、内涵及其模式的探讨;二是对“互联网+”与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包括“互联网+”带来的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更新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三是从实践的角度,对“互联网+教育”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的探索,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教育模式、课堂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而文章中基于现有的研究,以“互联网+家校合作”为行动模式,开展学生暑假生活变革的项目研究。我认为,“互联网+家校合作”在假期这一独特时空,会有特别显著的实践效果,让学生呈现不一样的假期新时空。而这必定成为了一种必走之路:不同阶层的孩子由于安排假期生活方式的不同,致使其在假期结束后学业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大。因此,在追求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对学生暑假生活的研究成为了大势所趋。而这变革由于假期时空上的独特性,一定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孩子假期生活质量及成长不同的关键一环,此时“互联网”就会成为老师指导家长更好完成,或是家长、孩子分享假期生活的重要载体。
三、项目关键词:“暑假生活的变革”与发现“不一样”
每个班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不一样的班级有不一样的基础和诉求。这样的独特性,正告诉着我们仅凭我们的经验已经不能再继续我们的教育。这便需要我们基于所有学生展开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调查,再结合我们所需要引导形成的素养而开展变革。在我看来,这才是变革中最关键的一步,老师如何解读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顾校长的《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还是姚校长的《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都在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解读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与最本质的提升诉求,甚至我们可以看到顾校长所在的学校,为了让家长更准确地真实地填写问卷,多次开展家长、学生座谈,所以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且孩子们喜欢,家长乐见的“幸福作业”。姚校长利用“互联网”呈现了亲子活动、家教论坛、网络跟踪三大版块的实践变革。如何解读学生“知行分离”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唤起家长教育自觉,如何让家长发现孩子的不一样,让孩子发现家长的不一样,这才是变革的重要一环。
四、价值关键词:“开放”、“各主体发展”
“互联网+家校合作”使得互联网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家长、学生、教师之间可以围绕多个主题进行讨论。教师不仅可以在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引导他们获得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学生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开始从相对封闭独立的物理空间走向多元开放。
同时,有效的假期变革能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三者的共同成长。对于学生而言,社会资源的利用,使得学生在暑假仍然有很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学生在暑假期间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种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始学习如何利用搜索软件解答问题、探索百科知识这些简单的操作,逐步学会利用网络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影视频、利用地图确定旅行的地点和线路等。在暑假,我们班的孩子几乎在短短的两个月的假期中都学会了如何制作美篇,无论是否完整丰富,却真的是来自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表达。而家长呢,不仅仅在信息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包括判断、获取、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同时家教实践操作能力也有了提高,从我的的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假期变革,开始从放手转变到陪伴。教师在变革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策划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写作能力、家校合作能力。
五、我的关键词:感谢、感动、感恩
学习本就是一件不轻松的事,然而却能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儿,只要你一分享文章,总会得到一致的鼓励,还有特别暖心的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分享到她自己的朋友圈里。感动于每一位老师的全心投入,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都在全力以赴做着自己想做也爱做的事儿,同为老师,深感工作的艰难与不易,但我们可以在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工作价值,在不断地学习中促成自己的成长,何乐而不为。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内心的感恩,总有同事问我,你累吗?其实做着做着就不累了,因为习惯,就如每天要吃饭要睡觉一样,每天不写一写,就会觉得少了什么,开始习惯群里分享的一篇篇文章如跳动的音符般的响起。有压力也有动力,与一群优秀的教育者在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那是一种什么滋味。或许人的一生这样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或许许多人还没有我如此幸运能拥有这样一对一地指导机会,我感恩一切。
年将至,回望这一年,收获真的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儿,这一年几乎都完成了,不知如何言喻自己内心的那份感恩。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会发生什么,谁都不能欲知,但我坚信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为了心中那份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