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学习教学反思——1009
一上第三单元中加法的学习,教材上安排了两个例题:加法的认识和加法计算。
备课时,看了一些资料,有些老师把两个课时放在一起学习,也有把高手(刘善娜老师)把认识加法和认识减法放在一起对比着教。我是分开两个课时来教,主要考虑到第一课时:“认识加法”新内容较多:看懂加法图,会用语言表述图意;认识加号、加法算式;集合圈、加法集合圈,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加法,所以重点考虑要多给点时间、多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经过两天的教学,大部分孩子基本能看懂图意,简单描述图意,并列式计算,在此写写一点自己的思考:
1.用动作性语言描述图意更有画面感
在教学认识加法时,我先出示三组动态画面:
①有3只兔子,又跑来了1只兔子,合起来是4只兔子。
②有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合起来是4只蝴蝶。
③小女孩有3个气球,又拿来了1个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生动的画面,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基本都能一一说出画面的意思。
再接着问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能够发现都是3个物体,又来了1个物体,学生对加法的已有认知,感受到这组画面都表示加法,用3+1=4表示。
紧接着,我再让学生伸出左右手相应数量的手指,每一个画面都做做合并的动作,在次感知合起来的含义。(没有安排摆圆片的操作。)
......
后面,抽象成集合圈的图,包括练习的时候,再次让学生说,自己上课的时候就不自觉地说成:左边有几个什么,右边有几个什么,合起来是几个什么。
今天下午廖老师听了我的课“加法的计算”,她指出我在描述集合圈、静态图示等意思的时候,用“左、右”来分成两部分,比较单调,如果学习到后面减法,或者混合加减法时就不好表述了。在描述的时候要多用一些“动作性”的词语,例如:原来用2个圆片,又拿来3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原来用1个苹果,又买来了2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拿来、买来等动作词语确实就不一样了,画面感一下子就起来了!而且“拿来”“买来”也蕴含着合起来的含义,就不用生硬地切入用加方计算了,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2.一年级学生认知较少,教师直接举例出示,更高效
数学问题:今天在上“加法计算”的时候。先出示动态图,再让学生描述,最后让学生提一个数学问题。备课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学生不理解、不会提“数学问题”,而且教科书后面的练习,都没有数学问题的呈现,但是看了一些资料都有这一环节的设置,我也就安排了。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基本都是把图意再描述一遍,然后说出结果、算式等,最后还是我自己来提,然后再解析一下。
接着数:计算“3+2=?”的方法,学生提到了从1开始数,5的合成,就是说不到“接着数”,或者相近的意思,我就连续提问了好几个学生,最后还是自己说出来了!还是有些学生意思相近,我没get到?
画集合圈表示加法:当时提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三个画面吗?学生在画圆圈、小棒、蝴蝶、兔子、气球...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也有学生“○○○+○”。反思自己备课不充分,显然学生是不会画集合圈表示加法的,学生画出“○○○ ○”,这就是他的已有认知了,我顺势再给学生讲一下,画个大圈表示合起来就是了,然后让学生跟着我画一画。
后来反思,一年级孩子对很多概念的认识是空白的、模糊的,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考是困难,缺少已经认知,那只是在浪费时间,以上三个环节(内容)应该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直接出示,再进行解析,学生在模仿着自行操作或举例说明就好,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经过这两天加法的学习,在准备后面“减法”的内容,心态更从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