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疫情的日子真的太漫长,太漫长了,漫长到我游戏都玩腻了。看剧也没心情,记得小时候追剧也就三四十集,现在动不动就是五六十集,多出来的二十几集也感觉只是为了凑集数,内容拖沓,实在没什么耐心。为打消时间,迫不得已,我翻开了书。
久未看书,发觉不会看书,不知为何而看书,不知如何看书,也不知看完书该做什么。机缘巧合下看到了这本书,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真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我的问题。
樊登,出生于1976年3月24日,樊登读书会发起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工学学士学位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冠军 ,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等荣誉称号。(转自百度百科)
从思维导图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更侧重于如何讲书,虽然离我想要的如何看书有一点偏差,不过看完以后还是有所启发的。
读书为改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曾经不知道为何要读书主要是因为我总是读过就忘,体会不到它是否和我的思想或生活相融合。不知何时开始,我的心里就深种了一个想法,做就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要尽可能快的看到它的价值。我很少能坚持什么,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可能就是和这种想法有关。明明也没有人逼我,我为何就如此急切?毕竟很多事都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短暂看不到成果不代表就没有效果,坚持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开始看书后,发觉书真的很好,就像一位长者不停的告诉你他的毕生经验,希望能启迪你的生活,引你向上。
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有目的性的阅读能够加对深书中内容的印象,也会帮助你忽视掉不重要的部分,节约看书的时间。我觉得这一点并不适用于文学类的书,文学类的书讲的故事就是一个整体,而且在没看完整本书前你也不知道书解答的是什么问题。
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多问自己7个问题:
1.这本书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它的使命是什么
2.提出了什么假设
3.如何验证假设
4.推理的过程如何
5.怎么获得证据
6.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7.结论对每一个人有什么意义
要增强自己的理解力
读书,不能只读自己看得懂的,要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去学习多去理解,才能更好的进步。作者认为要增加理解能力,就应该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科普书籍,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要想读懂,就要多读,多理解。我十分赞同作者的看法,不过对于我来说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保持读书的热情,多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等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就该跳出舒适区,去挖掘一片新天地咯。
通过讲书将知识内化
我以前从未想过还要刻意去内化书中知识,都是读完就不再看第二次。作者这一点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原来书不是看一遍就行了,我还得理清自己的思路,对书的结构框架、其中的精彩部分有所了解。对于工具类的书,得知道它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以及它是如何论证、它的证据是什么等等。真正看完一本书是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书的精髓,而不是就过一遍顺便再记住几句名人名言!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就是你在思考的过程,既练习了语言组织能力也考验你对书的理解能力,这逼你不得不不停的想着书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从而加深对书的印象。所以,我读完书就要做思维导图并写读书笔记咯,我可不想总是读了和没读一样。
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感觉真的不行,等我看完怎么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就去看看怎么写作。离开学还有早,还有大把时间想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