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改变我的5个认知差

最近花了3天把《上行》看完了,很有收获。 特别是其中得到的几个认知差,直接改变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管理时间的办法。

1)填满时间

原来,我自己是用番茄钟的,每天能利用起来5个小时,就已经很满意了。从没想过每天可以挖掘更多的时间。
直到我看到书里的“先填满,再优化”一节。

“准备一张纸,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你一天中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你会发现,无论你有多么注意,一天中都至少有一些时间是空白的。这些空白的时间你在做什么,是不是想不起来了?再看看你努力写下的记录,你会发现一天中真正用来做正事和学习知识的时间少得可怜。” —— 《上行》

我很受触动。
自己每天也用自定义的秒表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开支。我知道,每天都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
我不禁深深地怀疑自己,自己的一天是否还有可能再往里面再填充更多任务?原来只能利用起来5个小时,能不能利用7小时,8小时呢?
然后,我开始用1小时的番茄钟 + 15分钟休息的组合。 这两天每天都能利用7小时+的时间。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头疼的忍不住娱乐的问题,也自己消失了。为了利用起来更多的时间,根本没其他时间娱乐消遣了。

然后早睡也做到了。因为7-8小时的阅读、工作下来,身体连娱乐的心思都没有了,只想躺平。

2)先做大块任务,再做小块琐事

“很多人一天的待办事项可以列上三四十条,的确做到了“塞无可塞”,他们自己也觉得生活充实,但这样细碎的计划无法完成任何一件拥有高价值的事情。” —— 《上行》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OmniFocus,每天打卡习惯。
从早起、背单词、健腹轮等,一系列的任务。每天花很大一块的时间在好习惯养成上。
于是,每一天忙忙碌碌下来,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却又好像什么大的事情都没有做。

现在,我每天都是先从大的任务做起,等睡前才补单词和健腹轮。这样的确让我更加充,也更有成就感。
特别每天一开始,精力最好的事情,就去处理琐事,等到琐事做完,遇到难啃的大块任务,已经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勇气了。

“如果你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你会欣喜地发现,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先解决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就先吃那只长得丑的(先处理更重要、更困难的工作);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活青蛙,就算你一直坐在那里盯着它也无济于事(动手去做)” —— 《吃掉那只青蛙》

3)大家的不舒适区可不一样

“有一些人一工作起来就不舒服,一看书就犯困;但有一些人一闲下来就会不舒服,玩游戏时会充满罪恶感,这就是不同的人的大脑对“不舒适区”的定义不同。” —— 《上行》

我很感谢自己的不舒适区,让我在这2年里,几乎都是尽力在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个不舒适区,我可能会出行旅游,去尝试各种以前没做过的事情。
可是因为有不舒适区,所以我是没有心情旅游,必须更好地把时间利用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原来,我一直以为,只要是刷剧、玩手机,每个人都会有罪恶感的。
只要一天一事无成,大家都会睡不着,想熬夜赶点事情的。

作者认为,我们是可以定义自己的不舒适区的。
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更多地关注“上行”的积极意义,与及制造更多“懒惰”的后果。给自己更多的萝卜(奖励)和大棒(惩罚)。
于是,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进取了。

当然,这要谨慎使用。
如果自己已经很焦虑了,就不要给自己过度刺激了。
如果自己吃嘛嘛香,毫无危机感,还想要进步,那么倒是可以试试看。

4)成长是指数曲线

指数型曲线是前面比较平缓,后面才越来越快。
因为前期因为进步太缓慢,使得很多人看不到希望,总觉得自己原地踏步,所以很多人都放弃躺平了。
我以前看了很多书,看完没过多久就忘。
后来用obsidian做笔记,进行知识管理,各种卡片,各种链接。
我以为做完了,大脑皮层就能慢慢亮起来,触类旁通,打通任督二脉,学会吸星大法。
但是并没有。
探索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这2年,我试过各种方法论,改过各种插件。
标签,双向链,导图,关系图graph,canvas白板,excalidraw绘图,甚至之前1-2个月,把TheBrain的能力全部拷贝过了。
每次成功制造出一个工具,都让我非常激动。 但是激动2个月以后,慢慢就沉寂下来,好像一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直到最近突然开窍了,终于试出来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很多知识快速地串联起来了。
看书飞快,2天一本书。
而之前的插件工具,以前积累的7000+笔记,也都派上了用场。只不过变成另一种辅助的方式。
原来,以前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并不能马上被自己看到而已。

5)你说得对,但是大家只看结果

“在很多人眼里,赢就代表正确。你无须判定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比例的成分正确,你只需明白,只要还有很大数量的人依然这么认为,那么你只要一直赢,就一定会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 《上行》

虽然,逻辑学告诉我们,诉诸权威是逻辑谬误。
但是,拿到结果的人说话就是更有影响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影响别人,你就需要拿到结果。
否则,即使你说的再正确, 也只是一个nobody说的废话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