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原谅也没有关系》是一部心理学著作,作者皮特.沃克是一名美国心理咨询师。我自学心理学两年了,对心理学有了入门级的了解。《不原谅也没有关系》提供了新的独特视角,和我曾经看过、学过的很多心理学理论不同。一个资深心理咨询师评论:书中提供的信息和理论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我完全同意此评论。
由于作者是曾一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简称CPTSD)患者,经过多年自我治疗和探索,症状已大幅度减轻。所以他的方法是可信且有说服力的。
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经历或目睹极其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创伤这个心理学概念如今已为人们所熟知,PTSD这一词汇甚至常见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之中,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由战争或重大灾难所引起的创伤,比如地震和海啸。好莱坞电影《猎鹿人》揭示战争给人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震撼人心。人们却很难意识到在更宽泛和日常的范畴中,创伤会以一种更不为人所察觉、却更普遍的方式存在着。
情绪闪回可能是CPTSD最明显、最典型的症状。遭受创伤的幸存者极易发生痛苦的情绪闪回。情绪闪回是一种突然发生且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的退行。
作者将CPTSD的症状分为四类:战反应、逃反应、僵反应、讨好反应。统称为4F反应(首字母都是F)。随着时间的推移,这4种反应会分别发展成根深蒂固的防御模式,包括自恋型(战)、强迫型(逃)、解离型(僵)或关系依赖型(讨好)。其中逃反应和我的情况太像了。逃避、强迫症、完美主义,像魔咒一样困扰了我多年。作者认为逃反应和强迫型是强关联的,对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前看过很多书,却没有能把强迫症讲得这么透彻的。
强迫症的根源必然要追溯到原生家庭。我的父母关系很和谐,很爱护我。但他们是控制型的父母,对生活细节要求很高。控制型的父母容易培养出不自信的孩子。从小我被教育不能挑食,让我吃的东西我都得吃完。当我表示不喜欢吃时,他们(尤其是妈妈)会不停的说这东西多有营养价值,有多好吃,直到我接受为止。他们都是爱干净的人,所以我必须把所有东西收拾整整齐齐。有一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小时候是在大池子澡堂洗澡,妈妈总嫌我洗不干净,使劲拿毛巾给我搓,搓得挺疼,皮肤泛红了。每次我都大喊大叫的想挣脱,每次我都要和她吵架,每次洗澡都很不愉快。十岁左右的年纪,自尊心是很强的,当时觉得在公共场合争吵多难为情啊,可是大人很难共情一个孩子,哎!还有爸爸嫌我收拾不干净,会说,你看邻居家的女孩子多整洁。于是我渐渐地也形成了爱整洁的习惯,成年后甚至比他们还爱整洁,看不得一点儿乱摆乱放,种下了强迫症的种子。去年,我上心理学线下课的时候,回忆起这一段往事,泪流满面,真的很像抱抱当时弱小无助的自己。所以我形成了没有自信心的性格。学了心理学,我觉察到,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信心。当然我不是想控诉父母,这样做没有意义。我只是想深度探索自己。在大事儿上,他们挺尊重和包容我的,偏偏爱在细节上控制。其实爱整洁是好的,但一但过了界会发展成为病态,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