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崔信明曾遭“疑似粉丝”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之祸。郑先赞崔之“枫叶吴江冷”句,后索观他诗,崔不备,诗稿被郑以“名不副实”之由,尽数抛入水中毁损。是以,崔信明诗多佚,唯留祸首之残句“枫落吴江冷”,及吾辈今将鉴赏之诗——其唯一传世之全篇《送金竟陵入蜀》:
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
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
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
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
《送金竟陵入蜀》乃唐代诗人崔信明所作之送别诗,表达了对友远赴蜀地之不舍及友情之珍重。
诗启二句“金门去蜀道,玉垒望长安”,明确友之行程与终点。金门乃长安城门,蜀道则连接长安与蜀地之险途,玉垒乃蜀地山名,杜甫亦曾撰“玉垒浮云变古今”。此二句以地理位置对比,展示友将远行之景,亦为后文描写奠基。
继之二句“岂言千里远,方寻九折难”,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与艰难。诗人以“千里远”形容距离遥远,以“九折难”描绘道路曲折险阻。此乃对实际路程之描述,亦为对友前途之忧虑与关切。
五六句“西上君飞盖,东归我挂冠”,想象友远行与己归途。 “飞盖”指飞驰之车,形象展现友行程之速;“挂冠”暗示己将辞官归隐。此二句以友与己不同命运对比,表达诗人对友羡慕及己对官场厌倦。
七八句“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借景烘托离别氛围。猿声在峡谷回荡,暗示友渐行渐远;月光洒落寒冷江面,营造清冷孤寂氛围。此二句以景寓情,使读者感受诗人内心惆怅与不舍。
末二句“从今与君别,花月几新残”,直抒离别感伤。诗人意识到此次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花月常新,人却因时间距离隔阂而生疏。此句既表达对友情珍重,亦透露对未来不确定感。
整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路途遥远、蜀道艰险、离别之景描写,及友与己命运对比,表达离别愁苦及对友关切之情。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感与思考。
综之,《送金竟陵入蜀》情感真挚动人,艺术手法具特色,展现初唐诗歌风采。借景物描绘、语言运用及情感表达,构建充满诗意送别场景,让人感受诗人与友间深厚友谊及美好未来祝愿。
由于崔信明诗歌遗失殆尽,吾人仅能通过其现存唯一《送金竟陵入蜀》了解之,可见其确为才华诗人。然正如郑世翼所言,此首较长诗,却不敌其“枫落吴江冷”短短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