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线上共读营《一念之转》
时间:2022年1月18日
与会人员:俊彦、马燕萍、王莉英、向军、靖凤琴、香香、闫梅、高玉凤、海莉 呦呦
第一项:自我介绍中的个人宣言
俊彦老师:愿意读书 只要愿意去做
王莉英:人活着就是要挑战自己
向军老师 学习可以让自己更轻松
香香: 一起完成五十本书计划 帮助工作帮助家庭
风琴: 感谢俊彦老师引领帮助陪伴引领别人也需要被引领 很忙很充实
闫梅:借力 正确选择 促使自己往前走 必定会改变
燕萍: 一周读三本 断手机 一个人走很好 一群人走得更远更好 有动力人生没有不可能
呦呦:更加冷静 断念 悟纳合 越来越发现当一件事情想都没想就要去干的时候一定能成
第二项:阅读心得分享
王莉英老师:
共读心路:按照步骤去践行、转变以往的念头 践行让好事情更多进来。感谢俊彦老师共读前的事前准备:列举三条以上的价值。播下希望的种子。坚持下来感觉很轻松,坚信只要想做一定就能做好。
读书笔记的作用:读了是大脑层面,通过笔记是内化的过程,输出的过程。
读书心得:痛苦的根源:期望值和现实的差距。情绪是执念,找出执念就是解决痛苦的根源。人和事情分开。转念,对负面情绪和情绪的看法。学习是为了践行,找到好办法,自己去试自己去用,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去试。
共读建议:节假日读厚一点的书,类别拓宽,通过思想碰撞才能擦出火花。
向军老师:实例 打开自己的视角 豁然开朗的境界
香香老师:遇到负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尽量解脱自己,让自己往好的地方发展。
闫梅老师: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真相吗?这是真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反躬自问反向需要去做,只要这是真的吗?这个念头出现就知道这不是真实的。
靖凤琴老师:
读书心得:任何事情后面都有个大礼包。任何事情都是好事情。世界上只有我的事你的事大家的事,三件事。
践行心得:通过家庭生活实践的例子也悟到了,之前心态做得不完美不表现,完美了才呈现。 现再感悟:虽然不是很完美没有做很多读书的准备,可以表达一些感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是读书之后行动的转变。
践行体悟:实际工作中课题需要结题。装修结尾,诸多事情中,能清楚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老天爷的事情。能平静应对所有事情。
读书寄语:读书关键要用,只要自己的想法转变了没有什么不开心的。需要学习清晰的笃定,清晰的学习思路。
高玉凤老师:(医院晚班状态)很少能看完,想让自己养成习惯,不管多晚都要看完她。
燕萍老师:
读书宣言:挑战一下不可能的事情,突破自己。
读书收获与践行:关于傲慢这个事情。审视发生冲突:情绪控制不住。做一念只转,后发现是我自己的傲慢,我看到了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傲慢,看到了自己。梳理妈妈控制我,我也看到了和妈妈之间的傲慢。
应用案例:孩子要买妈妈精心给朋友准备的蛋糕,妈妈以为是说着玩,孩子放学看不到蛋糕,拿出所有压岁钱给妈妈,要买妈妈的蛋糕。 妈妈觉得不对劲,孩子自私,不懂事。发问:这是真的吗?没有这个想法的话会是怎么样的?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你会怎样做?没有这个念头之后你会怎么跟儿子谈?你愿意去做吗?你愿意跟孩子道个歉吗?告诉儿子,妈妈对你的爱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你在我心里是最重要的人,不是用钱来衡量。妈妈转念,重做蛋糕拿个孩子,母子和解。
俊彦老师:被感动到,学以致用,用在自己身上。孩子看到蛋糕来的时候,大哭孩子已经被疗愈了,放下过去对妈妈的看法。
读书心路:开始新的进程,一切源于燕萍老师的发心源于《一念只转》
每个人都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 从发起到开始读书 只有几天 感谢燕萍老师。大家很认真的为自己负责,没人都是为自己 不为其他任何人。 我们只管去做,我们做的时候就会对家人有影响。
精度与泛读:对自己也是突破,第一本书读完对自己的嘉许更强烈,内心有欢喜,从精读到泛读有个调整。调整思维泛读,要求怎样的一个认知?如何在一周之内找到这本书的精华?快速拿到这本是的价值。从泛读、略读粗读拿到书的价值,对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快速阅读,调整思维,没有做到很精细。真实的面对自己。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所谓的不精读 对别人而讲已经很精读了。
经营自我价值:要想达到目标先要去做,不管结果如何先去做,做就已经在达成目标的路上了。大家的感觉经营自我价值的过程:自尊、自爱、自信,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嘉许是不断的精进的。不断经营自我价值、自我认可、由内在认可到外在认可。50本书读完之后,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薄发,有些话都不知道在哪本书里看到的。犹太人很智慧每年读60本书,我们都想犹太人靠近,去做一个智慧的自己。
放下手机品读墨香: 小时候发下新书来 去问问书的香味,是一件很欣喜的事情。
核心四发问: 自我反问那是真的吗?应该是怎么样的结果?我们认为它是真的,事实又是什么你真的确定吗?你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会怎样呢?情绪反应是什么?我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我的本体感觉是怎么样的?让当事人不断反躬自问,我怎么了?保罗不友善,保罗没有让我搭顺风车,“保罗不友善”,友善不友善是我的认知。事实是他没让我搭车,当我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就是他没让我搭车?啊!立刻就解放了。我们的心灵要的是解放而不是束缚。让我们痛苦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评判。第一个转向,转向自己,我很不友善。很多里面的东西。当我们认为“保罗很不友善”的时候,我开始不舒服了,这就是自己对自己不友善。当我们想“保罗应该戒烟”,反问“我应该戒烟”我们会想我本身不抽烟为什么要戒烟?实际上因为我们认为某些事情不该发生,某些人不该做某事的时候,我们内心是翻江倒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