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能够不说空话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意象上的认识,就是停留在感觉中,但感觉又是很个体的事情,所以,想要有效地沟通交流,就要先撇开感觉而回归理性地表述,不然,你说你的感觉,我说我的认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终归会越走越远。
朋友的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的变化,特别是能够把矛盾化解于谈笑之中,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好,知道母亲是在读雪漠老师的书后才有的变化,就想着也跟着一起读读书,找寻一些可以解决自己人生迷惑的药方。所以,就进了我们的读书打卡群。
一周的坚持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学校的住宿生活,每天的课业也很多,回到宿舍里,同学的嘈杂声已经成为整个空间的主旋律。他只能蒙上被子,轻轻地读出来,细细的声音听起来像读外语一样,这也是一种打卡的方式,只有微弱的声音,却听不出个数,也听不出内容。
当他跟朋友交流的时候,表达出很多不满,总觉得书中太理想化,无法做到,还有很多观点不认同,还认为书中讲得这个观念,那个思想,不过是他个人的观点,无法落实下来,当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读过书之后又好像什么也没读,他什么也没有教。
朋友给儿子回复了一些,就是有不同的观点与认识没有关系,先存异求同,因为很多感悟性的内容是无法表达的,只要先读着,慢慢积累着,也许有一天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
对于已经有所感悟的人来说,很难理解怎么会有那么多对抗的声音出现,在他们眼中,我们可能就像是个不会思考的机器,只会盲从。但我们自己却有一个标准来衡量着自己的所学,那就是通过学习,自己越来越清净,内心的嘈杂越来越少,与周围人的相处也越来越好,烦恼好像天空的乌云在不知不觉中就消散了,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怎么转变的,但一切就是那么自然地发生了。对,发生这个词最形象,一切就像种下一粒种子,看不到它的成长过程,但一经展现,就已经成为一棵大树了,心性的发生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就有了坚定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迷失。
我们相信,只要读下去,哪怕是现在的不接受,哪怕是强迫着自己读下去,慢慢地,心中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
一位朋友在最初的时候也是那样的对抗,一年的读书打卡下来,他自己也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变了,忽然觉得雪漠就像一个谆谆教导的老者,就在自己耳边轻声细语地说着说着,自己的心性一下子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