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其实,在中国古代酒更多是与文学和诗结合在一起的
除了“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这句俗语外,人们还常说“酒色不分家”,这便使酒的形象不怎么好了。
其实,在古代中国,酒最早与色关系不大,而是与文学、与诗紧密相连的。
在中国,造酒和饮酒已有数千年历史了。根据西晋大臣、文人江统的考证,认为是伏羲发明了造酒技艺,后来仪狄、杜康又对造酒技术进行了改进,成为一代酿酒高手。
文学的诞生时间与酒同样久远,因此,这两者很早就结缘了。西周初年的周公旦,对酒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认为“酒能误国”,因此设置了酒政用以规范饮酒,并颁布了《酒诰》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令。《酒诰》既是关于禁酒令的制度化典籍,也是中国酒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以《酒诰》为依据的酒政制度的发展,西周酒政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系统化的酒政文化,酿酒工艺也在酒政文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进步。
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在诗经时代,人们便边饮酒边吟诗,于是有了《诗经·小雅·鹿鸣》中“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样优美的诗句。
东汉末年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传诵。
唐朝的大量诗人更是无酒不成诗。
被杜甫称赞为“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写下了大量与酒有关的诗,如《将进酒》、《月下独酌》(其中有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少年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借酒浇愁愁更愁”就出自这首诗)、《行路难》(三首)等等。
杜甫与酒相关的诗,除了描写李白的名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外,还写下了大量他自己与酒相关的诗篇,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等。
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商隐、皮日休等等唐代大诗人也都特别喜欢喝酒。
北宋的苏东坡在微醺时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千古绝唱。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曾感慨:“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更是把诗与酒的关系比喻为“诗酒联姻,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