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升学班,开学以来第1次刷试卷。
今年的升学班不同往年,往年这个时候数学班还是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在撑场子,比如说第1届的升学班的胡彭娟同学,第二届的王静文同学。而今年能够撑起数学试卷讲解任务的赵萌萌同学请假了,孙好杰,徐诺同学也因为生病的原因请假回家了。
为了摸清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底。于是我专门留出一节课,让学生全心全意用来做试卷中的前10道选择题,会做几道做几道,可以翻书找例题,尽一切所能去想办法做试卷上的题。
一节课过去了,当我在班里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的试卷只写了两个简简单单的答案,不知道是自己算出来的,还是随便选出来的。
到了第2节,我就问班里同学谁的题是做出来的,谁愿意给大家分享自己解题的方法。经过一番询问,有如下的同学主动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做题的方法。第1个同学是要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有4个选项,于是他就采用了最笨的方式,一个一个去试令n=1,因此试出来正确答案应该是B。但是这样的方法让同学们很收益。因为毕竟看到一个数列要求通项公式,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够顺利的写出来。
第2个同学也跟大家展示了自己是如何根据数列排列的规律找出来X值的。但是当他把一块黑板写满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的方法太难了,他自己能够懂,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太笨了。于是迫切需要其他简单的方法,于是就有另外一位同学说,他还有第2种方法可以解出来这个X的值,于是他引导同学们发现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求顺利求出来X值。
第3名同学向大家展示的时候,他用两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种方法是因式分解,分解出来两个值分别是1/3和2/3。而当他用二次方程两根的关系来求解的时候,发现这个值的答案是3,他无法去找出两种方法求解的结果不同的原因,但是笃定题目的正确结果是3,但是却不明白自己用因式分解解出来的解为什么是错误的?
因为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解的问题,首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我们首先要观察这个方程是否能够分解成两个因式的形式,如果能分解就用因式分解法,如果不能进行分解的话,我们只能用一般求1元2次方程的公式法。利用两个解的关系,x1加x2和x1乘x2关系就可以顺利解题。而这个同学的问题在于他利用因式分解法分解出来的结果是错误的,他使用了错误的十字相乘分解法。
我一直坚持这10道题目的讲解,学生会讲的我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我才尝试去讲,并且主要分析题目涉及的意图,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求目标条件等。当学生进行讲解完毕,如果全部的学生都无异议,已经顺利理解了,这道题是怎样求解的过程,我就不再讲而对于学生讲过了大家还是不理解,那我就要分析他为什么讲的,这样大家不明白,是因为他没有抓住解题的本质。
通过让学生讲题的实践,表达出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解,最大的问题在于学老师讲解不会出现差错,学生讲解就会出现某一定的差错,所有的学生就会关注讲台上这个学生他哪里出错了,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关注于这个小老师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小老师的一点点错误,学生们也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第二,学生出错的资源刚好是教师应该看到的,也是教师可以弥补自己教学失误的。
一旦布置了让学生主动们去做题去讲解的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班里有一名女生,她的数学成绩一般,但是她学习数学的劲头一直高涨,她在语文课自习的时候主动去做数学题,并且向她的同伴分享自己做数学题的感悟。
其实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数学题就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一种工具,因此当学生拿到数学题发现课本上学的东西比较浅,而题比较灵活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他开动脑筋去思考知识如何匹配问题的过程。这道理好比老师教你折纸的原理,但是不会教你如何创造出来一个新的东西,那创造出来新的东西就是你利用教师的教的各种折法,把一个新的物品折出来,这才具有独创性,这才意味着你学会了折纸。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动的去听讲座的时候,它吸收的知识是非常少的,但一个人作为老师去向别人讲解他所理解的知识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在重复的加工这种知识,并且已经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那么它掌握的深度是有的,学习效果也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