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儿子,最近比较迷恋鞋子。什么超轻、什么气垫以及各种功能。天哪完全不懂,对于我来说,只要是能够穿的,舒适最重要。可这只是我的意见而已。
开过年后,儿子就看中一款,某品牌的一双篮球鞋,一直念着:拿到手机就看关于这个品牌的小视频;电脑上网空余也是看关于这款鞋子的小视频;上篮球课,课上与老师交流的也是关于这款鞋子。但是我没有同意,原因有三:1、刚刚新年刚过,刚买了两双篮球鞋,鞋子够穿就好了;2、孩子不要追求衣着,会影响学业,分散学习精力;3、学生时代,特别是自己没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不要追新,这要经济来支撑的。作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学业上的支撑,及孩子温饱与生活上的必须品,但是不负责陪孩子追新。
儿子见状就说:“那如果我期中考试,考得好或者有进步呢?”我没有回答,不提倡这个行为,但是也不反对。他就自己默默的努力,只听他说:“我一定要拿成绩来向妈妈要这双鞋子。”孩子爸爸听到后,觉得孩子有动力,应该要给予。就说:“可以,只要能够保持在20名内,那就同意你买。”
就这样期中考试了,当得知成绩,班级排名没有出来之前,他自我感觉非常好。每门功课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小进步。他想着这双鞋子稳了。周五回家就说:“妈妈,我的成绩比上学期进步了,我的鞋子可以买了吗?妈妈……妈妈……”我对于他的成绩进步表示欣慰和表扬,但是鞋子还是不做回应,不提倡也不反对。于是他就去找他爸爸了,说周一要出去春游,准备穿新鞋去上学。爸爸见我的态度是这样,表示为难,征得我同意,确定不反对的情况下,决定给他买,毕竟有进步了。
周日去了店里,发现价格和网上相差一半。他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网上买,这一点感觉儿子还是很体谅我们大人的,说可以省一半。
周一春游结束,他垂头丧气的走过来跟我说:“妈妈,我没有进步,还是20名,也没有超过预定目标的同学。”
妈妈:“你不是说自己有进步吗?怎么还是20名啊?”
儿子:是啊,我是进步了呀!其他同学也在进步啊!
顿时我语塞,就给他一句:没有进步,也没有超过预定同学,就说明这次的任务没有完成,那这双鞋子也不能穿。
儿子不高兴,我也不高兴。
最后我妥协了,只要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能够达到95分以上,就可以穿这双自己心仪已久的鞋子。
儿子表示达到90,还可以达到,95实在太难了!于是找我软磨硬泡,而我则是坚持,准确的说是温柔的坚持。
一次数学93.5,他有点泄气;一次英语90.5;他觉得自己只有这样的实力了,又过来糖衣炮弹一番,我依旧坚持,对于他的炮弹不与理睬。
第三天,终于终于达到了。终于达到了95分,而且超过竞争对手12分,太赞了!如愿以偿的穿上自己喜欢已久的篮球鞋。
孩子的潜力大无限大的,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激发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