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尿:泡沫尿是肾脏疾病非常重要的表现,但并不绝对:除了蛋白,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引起泡沫尿,并非都是异常;而没有泡沫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没有蛋白尿。
水肿: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机制很复杂,并不局限于蛋白丢失;但低蛋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血液中蛋白大量丢失,改变了血液渗透压,血管中的水跑到了血管外,组织间隙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多数积聚在双下肢,引起脚肿;也有在胸腔中,腹腔中,或者心包中,引起气急,腹胀等相应的症状。
如果丢失的蛋白过多,血液中过低的白蛋白,可以导致肝脏的合成功能异常,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比如感染,血脂异常,血栓形成等,超出肾脏的范畴,称之为“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有什么危害?
蛋白尿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身体出现了某种异常,如果不能找出病因并加以祛除,异常可能持续存在,继续损伤肾脏,最终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蛋白尿又不仅仅只是一种信号,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蛋白尿,持续存在,对肾脏本身也是一种损伤。在大多数疾病中蛋白尿是否得到控制,直接影响对疾病结局的判断。
蛋白尿患者应该怎么吃?
控制蛋白尿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因此在饮食上,一方面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蛋白的摄入,同时摄入人体利用度高的蛋白质,即所谓“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白,牛奶,瘦肉等。不能抱着“丢了就要补回来”的心态:滤网没修好,吃得越多,漏出的也会越多;而漏得多,肾脏的负担也会越大,反而是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