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初中语文王君高级研修班线上课程,第一天是研讨单文本教学。感受颇丰,一堂课用三个活动,三个活动方法是变化的。每个活动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散步》采用关键词咀嚼法聊一聊“我们、田野、散步”三部分内容。
聊一聊我们
这个家庭里最可爱的人是谁?
儿子:可爱
我:即能爱幼小,又能顺从老人,能做出取舍妥善安排家人
妈妈:爱孙子不让儿子为难决定走小路
最动人的是哪个词?
还是: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表达了最后的选择。
(关注实词以外的虚词,往往会独出心意。)
决定:我内心挣扎所以决定很谨慎。
文中并没有给妻子安排台词,如果给她设计一句话她会说什么?
(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抓住文中的留白处,揣摩人物性格,训练从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点以及在家的角色特点来表达,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母慈、子孝、媳贤、孙慧=我们
干货:写人的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
聊一聊“田野”
朗读+拓展
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浓的,有淡的;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景物意象:菜花 鱼塘 桑树 阳光
为什么会有这些意象?
知识链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会怎样?
干货:景物描写的运用:渲染气氛、衬托心情、铺垫情节、暗示主题。
聊一聊散步
1.什么样的走路方式叫散步?
慢慢地稳稳的
2.散步的语言风格是不是也是慢慢地稳稳的?找出句子来读。
我们在散步…我和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
为什么用我的?
明确:自豪感、责任感
语言训练1: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我的儿子虽然很胖,
然而幼小,
自然也轻
(反复读体会句式)
如果用一种图形来解释这种句式,你会选择哪种图形?
圆形、菱形、榫卯…
干货:神奇的圆形句式s内容相互相答、思想相辉相映、情感相融相生、形式相扶相持。
语言训练2:仿句练习
老师深情的讲,学生认真的听
孙子很聪慧,儿子很孝顺
丈夫疼儿子,妻子敬丈夫
走的太快眼里没有风景,跑得太急心中缺少阳光。
一家四口田野散步,你尊我爱
满堂师生课堂徜徉,你扶我持
慢慢地稳稳的,享受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
默默地悄悄的,传递尊重理解疼爱和担当
(课堂上所有的语言训练目标的达成都经由学习和练习。)
小结:
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样东西……
经历了这堂课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人间烟火气、爱的智慧、享受幸福
齐读: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因为我背上的加上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收获:
文本解读方法引领
王君老师说,在词语里出生入死是文本解读的关键手法。她最擅长的关键词据咀嚼法。在本文中,她抓住解读我们田野散步三个关键词。独辟蹊径的作为文本分析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带动全篇。并且在每个环节的过程当中,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各有侧重的进行训练。每个训练点都。提供了学习方法。如,写人的方法要注重意言传身。赏景则注重考点训练景物描写的作用。用训练则注重。循环往复句形要注重内容、情感、形式、思想的相互映衬。这些满满的干货,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去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的内容。
活动丰富环环相扣
语文的学习活动要以活动为载体。所以王娟老师的课堂。学习活动特别丰富,涵盖了听说读写练。各个层面。这些活动还非常有趣味性、有群体性、有层次性、有交互性和共生性。 那任务设置面向的是广大群体同学。问题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同学来参与课堂思考和讨论。先问这个,家里最可爱的人是谁?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表达欲望。再问最动人的是哪个词语?引导同学有实词到虚词去解读文本。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给妻子设置一句台词。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要从人性从。当时的情景。以及人物的性格、上下文的联系等多方面综合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设置无疑打开了学生活跃的思路。
语用训练稳扎稳打
在聊散步环节,王老师通过两个语用训练活动。活动一填词,不体会循环往复句式。活动二,咋一种图形来解释这种句式?这打开了同学们想象的大门,现在所说的跨学科教学的意味,让同学从图形美当中去感受文字的美。活动三,仿句练习由短句到长句逐步深入。让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稳稳的慢慢的去体会循环往复句式的运用。
王老师的课,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型都结构清晰、方法明确、语用训练独具匠心且稳扎稳打。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