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育儿书里都提到,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父母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当他们离开父母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我们希望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者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有不同性情、不同品味、不同感知、不同梦想的个体。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历不同的事情,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同尝试中经历成长。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红裤子还是灰裤子?”
“现在是爸爸妈妈谈事、你睡觉的时间,你是想现在就睡还是先玩一会,等睡觉的时候再叫爸爸妈妈?”
“你是想现在玩会球还是一会下楼玩球?”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让孩子做的事情都很简单。如果孩子做成了,那就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没完成,就是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困难”的事,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而是多去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努力后的肯定。
3. 不问太多问题
“你去哪了?”
“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孩子在没准备好或者不愿意回答的时候会假装听不见或者不回答。如果不是轰炸式的问孩子问题,而是在他们想说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就会非常愿意和你说。
4. 别着急告诉答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被问到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的问题:
“彩虹是什么?”
“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
“为什么机器人会变形?”
家长经常会被孩子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家长就会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急于给孩子答案,对他们没有帮助,就像是我们在替孩子做脑力劳动。如果把孩子的问题反问回去,让孩子先思考进行寻找答案,才是对他们最有帮助的
5. 鼓励孩子善于寻求别人帮助
减轻孩子对家庭的依赖,告诉他在外面还有许多人可以帮助他,我们的生活不是孤立的,只要你需要就能找到别人来帮助你。
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外面的各个职业的人提供答案,而不是只能从爸爸妈妈这里得到答案。
6. 不要放弃希望
生活的很多乐趣来自梦想、幻想、期许和计划。让孩子对实现梦想失望,也让他们失去了实现梦想的人生经历。
案例
一个9岁的女儿很喜欢马。一天,她问爸爸可不可以给她买匹马。爸爸没有告诉女儿这不是简单的事情,爸爸做不到,而是说:“你希望能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那你会怎么做呢?”接着,爸爸仔细倾听女儿叙述她的想法,爸爸说:“爸爸觉得你想的很全面,爸爸希望你还能更全面的去了解一下马的饲养方法和技巧”自从这次谈话之后,女儿从图书馆借阅了很多关于马的书,画马的素描,并开始攒自己的零花钱准备给马买块地。几年以后,女儿申请了一份马场训练员的工作,在那里她偶尔可以骑骑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并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