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朋云老师讲《指向审辩式思维培养的中学阅读教学》》

本周接到莎莎的通知,周五下午可以去河师大听中原名师李朋云老师的讲座,群内的小伙伴立马响应,我也举手报名。今天下午到校安顿好学生,他们上课,我也向着河师大出发去听课。

到了河师大的报告厅,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莎莎、祝枫、金慧,杨诗云老师,还有卫辉教研员李老师及卫辉名师侯楠楠老师,后来知道30中正高级郭华伟老师也在现场。真的感叹:优秀的人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朋云老师以英国工业革命初期机器替代人工引发的社会事件引入最近教育现象新变化:体育课时增加、英语课时减少等教育管理范式的变化。由此说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单纯背诵、刷题、无脑式服从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必须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李老师以仁爱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个语篇为依托,呈现一个教学设计案例,现场带领大家进行批判式思考。







经过对照思维品质的概念,我们发现这个案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不匹配,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处于低级,依照这个设计学过之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破碎的,输出是单薄的,而且跟单元主题:Keep Healthy没有直接关联,脱离了主题大观念。

接着朋云老师基于审辩式思维及目前中考评价方式(细节、主旨大意、预测、猜测、结构、作者意图、作者态度、标题、指代关系、文章出处、内化、转化等)出示了第二版教学设计:



经过修改后的目标,可以看出具体的教学动作及思维品质,可操作可观测。

本环节仍然是排序,但是增加了一个思维品质理解与分析训练:Why do you think so?

分析文体体裁、推断作者。

梳理记叙文六大要素。

梳理文本,将碎片信息按时时空顺序结构化。

理解因果关系,强化语言学习。

进行批判性思维:Michael的意外事故,作者及朋友们对于今天会如何评价:still beautiful?

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事件、内化故事、创造性思维。

坚实的输入后进行有效的输出。

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

经过改变后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够看到明显、连贯、层层递进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样的华丽变身让我觉得此次讲座不虚此行。我明白了好的阅读教学设计为什么好?科学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显化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设计。

除此之外,李老师也让我明确了:

1.教学评一体化的三个一致:教与学的一致、教与评的一致、生活与学习的一致。

2.要想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要拥有质疑的敏锐度,要敢于质疑一切,避免成为一个行政式教师。其次,要选择基于学情的审辩素材,并进行科学的语篇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最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提出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人工智能时代,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最后,王彩琴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彩琴教授依然是那样真诚且犀利,我尤其赞同老师的一句话:对于学习,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对于讲座,只要听不完,就往碗里听。就像古话说的好:听君一些话,胜读十年书!我深刻赞同!

感谢朋云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谢彩琴老师的深情总结,感谢郭华伟、杨诗云、莎莎、金慧、祝枫等优秀同行的学习热情,让我的今天变得珍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