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分享一个反面例子。我们家不到七岁的大宝,这几天清明放假跟着回爷爷奶奶家,昨天晚上跟着小表弟一起吃饭,饭前我跟她商量说晚上不饿就不吃,饿了可以吃点小米粥,要多嚼,吃水喝饭。在北京她一个人的时候做得挺好的,本来昨天晚上她也答应了。但是在吃饭过程中看见小表弟吃鸭肉了,她也想吃肥肥的鸭皮,鉴于她鼻炎还是有点严重,之前在北京践行晚上少喝点小米粥的时候,第二天的鼻炎就会减轻很多,所以我给孩子做工作,让她是不是可以战胜小馋虫不吃鸭肉!虽然劝住了,但还是可以看到小朋友是有明显不高兴的,刚好这个时候爷爷说了一句引起她情绪爆发的话,孩子一下子就情绪爆发崩溃了,动手打了爷爷。我严厉的批评了她动手打爷爷的行为,这个时候她一下子就委屈哭出来了,刚好孩子爸爸又出来跟她说让她控制情绪,结果孩子更委屈了,直接大哭大闹,孩子爸爸这个时候脾气也上来了,直接强制手段把孩子拉回房间里,说让孩子反省,不反省好不许出来。孩子这个时候已经大哭,说:爸爸你不要这样对我,你一点都不爱我,你不要这样对我。我跟着孩子进了房间,抱住大哭的孩子,安慰她。孩子委屈哭了一会,慢慢的情绪稳住了。孩子讲了自己的委屈,我慢慢的安慰她,跟她说要向爷爷道歉,过了一会,孩子出门跟爷爷道歉了。这会已经八点半了,孩子说要吃小米粥和土豆丝,虽然离睡觉已经很近了,但考虑到孩子的情绪,我让孩子吃了。今天早上,孩子果然是鼻炎症状加重,早起起来就一直打喷嚏流鼻涕还鼻子堵。我跟孩子说明了因为昨天晚上她吃饭很晚,气血都去帮小胃口消化了,没有多余的兵力帮她把身体里的小寒虫垃圾打败,所以今天鼻炎就加重了。孩子主动要求说喝点姜糖水帮忙打败小寒虫,晚上只喝点小米油,不饿就不喝了。想想自己还是太着急了,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践行,但在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形下,孩子是会容易受影响导致带着情绪,未来还是要多注意这方面,切记不能操之过急。
附:什么叫“吃水喝饭”?您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不是喝水吃饭,是吃水喝饭!
吃水:一口水到嘴里,像吃饭一样,嚼嚼嚼,嚼10下20下是最基本的。
喝饭:一口饭到嘴里,嚼嚼嚼,36下以上是基本的,嚼成糊糊状、水状再下咽。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吃下去的所有东西要被消化吸收,这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酵的过程,我们身体自带天然的酵素——唾液。
唾液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和唾液充分地搅拌,才开始了食物发酵的启动过程。
食物经过充分发酵后,才能被脾胃充分有效地吸收,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气血。
一日三餐,践行“吃水喝饭”,就是在调补我们脾胃,直接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气血,气血充足了,湿气少了,脾胃功能好了,身体自然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