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52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12/15
原文: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
黄帝问:人耳中出现耳鸣,这是哪种经气失常所造成的?
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岐伯答道:耳朵是全身经脉所汇总聚集之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十二经脉之中,手、足三阳经直接循行于耳廓。其中足阳明胃经“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却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系,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入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手阳明之别……入耳,合于宗脉”;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另外,足阳明之筋、足少阳之筋、手太阳之筋、手少阳之筋都循行于耳部。手足三阴经则通过其别支(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关联。《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说明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地与耳发生关系。故《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现代实验研究则表明,在所观察的48条经中,有42条经与相应耳穴发生感传联系,占87%,提示耳穴与相应经络感传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十二经脉及阴跷、阳跷脉之经气皆上通于耳。故曰耳部经络为“宗脉”,耳部为“宗脉之所聚也”。
故胃中空则宗脉虚,
因此,当胃中空虚,则意味着水谷精气供给不足,因而宗脉必然气血亏虚;
虚则下,
宗脉亏虚则阳气不升、精微物质无法上奉至耳部组织,耳部组织之气血因宗脉空虚、气血不上充,而不得不反向下行;
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耳部气血下行,则耳部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网中气血枯竭,以致该部血管张力不足、供血不足,以致听神经功能失常,体现为耳鸣。
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治疗时,当以补法取刺足少阳胆经之客主人穴(上关穴)、手大指指甲与肉相交处的手太阴肺经之少商穴。客主人穴(上关穴)是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之会,也是手阳明经之入耳分支的流经穴位;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即肺气所出之源头,手太阴肺经又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故补刺此二穴,可补实宗脉(耳周及耳中之一切经脉)之阳气。
~~~~~~~~~~
老黄历择吉,2024.8.18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1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