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阅读与习作教学观摩反思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关于阅读教学
(一)《小毛虫》阅读指导课
明集李盼老师执教的《小毛虫》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教学尤其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读书中关注文章的语言,进而积累并达到运用的目标。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并不等于忽略了文章的人文性,而是将其渗透在字里行间。教学中李老师抓住挪动、可怜、笨拙、与世隔绝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发挥想象等方法理解词义,领悟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1.孟凡江老师执教的《西游记》读书交流课,引导学生通过青少年版和原著的对比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在看似轻松愉快的聊书过程中丰富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挖掘出“成长”这个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宋桂贞老师执教的《宝葫芦的秘密》运用气泡图这种三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维导图形式围绕宝葫芦给王宝带来的快乐与麻烦两类事对故事进行梳理,然后巧妙的引导学生发现很多事情中同时交织着快乐与烦恼,此时板书的单气泡图变为双气泡图(此处我认为是比较异同多维化),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与《七色花》的对比阅读
引导学生发现本书的多元主旨。
整本书阅读为什么需要教师的引导?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没有教师的参与,自己随意的阅读,收效甚微,为什么呢?首先因为年龄关系,小学生对书中一些比较深刻的主题不经过老师的提点很难关注到,例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经历各种坎坷,不断成长,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会恍然大悟,他们在后续的读书中伴随着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其次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篇幅较长,内容更为复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比如浏览、精读、略读、连滚带爬的读,同时穿插不同形式的读书课,引导学生有兴趣的、有方向的把书读完,并且读出自己的收获。
二、关于习作教学
一小张娜老师和好生李英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习作教学课。两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老师都为学生写作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写作状态。《奇妙的想象》一课通过教师自编的故事《滚来滚去的小土豆》,让学生续写;《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为学生创设了两个情景,二选一进行片段描写。2.为学生写作提供思维和表达的支架。《奇妙的想象》一课为学生提炼出好玩的角色,好玩的语言,奇妙的地点;《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一课,用表格这种列提纲的形式预设自己可能会用到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美中不足,评价指向性要明确,老师讲了哪些方法,就评价有没有运用这些方法,做到讲练评一体。
提出自己关于习作教学的一点思考:1.习作教学先指导后写固然高效,但学生没有在写作中遭遇到自己的困难,怎知习作中要突破什么?如果将顺序颠倒,习作前置,讲评后置,习作指导课是否会更有针对性?2.新体系作文倡导让学生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下进行写作。学生要明确他们是为什么而写,谁会是他们的读者。有了这样的意识,写作是否会更有动力呢?例如《奇妙的想象》一课,我们完全了可以将《滚来滚去的小土豆》的续写置于这样一个情境中:同学们,你们很多都有弟弟妹妹,他们最喜欢听故事了。当他们听完这个故事还没有听够,还想听时你还能继续往下编吗?还能继续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吗?有了一定的读者意识,写作状态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