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周末,想起冰箱里还有煮好的红豆沙馅儿,就想着很久没吃炸油糕了。那是先生的最爱。遂问他“想吃炸油糕吗?”
“当然想!”
“那我做给你吃。”
“我想妈妈了!”
在我自己娘家,传统南国的食谱里,似乎没有这款食物。偏重于鱼虾海味。
嫁到婆家后,常常会看到婆婆给全家人做炸油糕。糕面都是当年的黍子面,从雁北的老家,亲戚们带来的。
婆婆会包枣糕,豆沙糕,有时甚至啥也不包,就吃纯糕面炸出来的油炸糕。刚刚炸出来的油炸糕,糕皮酥酥脆脆,里面软软糯糯,加上一勺白糖,甚是好吃。做山西媳妇久了,免不了有些跃跃欲试,也想自己试试。这样丈夫儿子在自己小家,也可以吃上这传统的雁北小吃。
婆婆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做油炸糕。
先把糕面拿开水搅拌均匀,然后上笼屉蒸十五到二十分钟,揭开锅后的下一步是油糕软糯的关键。婆婆总是拿擀丈的一头,沾些水油,使劲地边打边搅拌,也就是打糕,趁着热烫烫的温度,将一大坨糕面搅拌的黏黏糯糯。然后拿一碗凉水,里面倒些食用油,手伸进碗里沾些水油,把搅拌好的糕面做成一个个小剂子,开始包油糕。这一步也是极需技术的。不能让糕面凉了,趁热包上馅儿,压成小饼状,待都包好后,即可下锅油炸。油温火候的掌握和油糕出锅后的颜值,密不可分。油温不能太低,这样出来油糕会是浅黄且有生油的油腥味,也不能太高,否则会外面焦黑而里边没熟不够软糯。做了多年的山西媳妇后,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做这一雁北小吃。
漂洋过海后,我也想把这传统小吃带到异国他乡。可是最难的是这里买不到黍子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了吃咱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来。发现商店里有卖黍子米,买回来,先泡软,放入料理搅拌机打碎。权当是糕面了。这样虽解了思糕之苦,然而离婆婆做的油炸糕差出了十万八千里。首先面不够细腻,嚼起来口感有颗粒状,自然是不够软糯了,但有得吃总比没有强。
忽一日在华人超市大统华看到了有卖有机黄米面,喜出望外赶紧买回家,做出来传统的雁北油炸糕。可先生说还是没有妈妈做出的油炸糕的特色。逐一排查原因,后来发现其实差别在黍子面上,这个糕面,怎么也比不上家乡当年产的黍子面,但总是能吃上油炸糕了。
做好后,免不了在微信朋友圈上得瑟晒晒。常常有山西老乡来问哪来的糕面,拍照后广为推广大统华的有机黄米面。也有山西老乡会主动跟我讲讲炸油糕和自己的故事。发现许多山西老乡会从国内不远万里背油糕面来这里,以解思念家乡美食之苦。这不又有老乡问我:“我有国内带来的糕面,给你送点?”对于老乡这样的热情,我一概婉言拒绝,万里背来的油糕面我怎忍心夺人所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