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满眼是绿。课上到一半儿,开始了激情澎湃……
“孩子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下奇观’,苏轼曾在他的《催试官考较戏作》中提到‘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更是让我们对观大潮的期待值拉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新闻联播的画面,去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震撼吧!”随着我绘声绘色的导入,孩子们也入情入境地听着,接着,认真地观看起了视频。
“哇!好多人啊!”
“快看,这个画面就是书本上说的‘那条白线如千军万马向我们涌来!’”
“……”
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感叹起来。可想而知,钱塘江大潮是多么的令人心潮澎湃!
“孩子们看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脸上我便看出了激动和震惊。那课文中哪个句子总写了钱塘江大潮呢?”
“第一句!”大部分孩子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可想而知孩子们对文章还是非常熟悉的。
接着,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行文顺序和写作结构,孩子们有了三年的课文分析,和文字理解的功底,自然还是没有被难倒。
期间,我非常欣赏的是皓宸同学,懿铭同学,王添同学提出了疑问。皓宸问:“老师,为什么作者没有写江面的颜色,而只写了浪潮的颜色?”懿铭同学说:“为什么要写观潮的人的表现?明明写的是潮啊!?”王添则问:“我怎么没发现潮来前的那些景,到底藏在哪儿呢?”
是啊,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孩子们的思考,也触动了我的思考:“我也想问,为什么写大潮,还要在潮来前写一些无关紧要的景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嚷嚷,一时间开启了思考的大门。于是乎,我们仔细地品读了第二段,再对比了第三、四段。通过两个值得咀嚼推敲的词“横卧”和“横贯”大胆地揣测了作者的安排意图。一个凸显静态美,一个呈现动态美,动静结合,顿时画面感十足,令人感到活色生香的同时,更达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分享最印象深刻的文字画面时,世坤和皓宸选择了同一句,且分享了不同的理由,而铭洋则关注文字动态美呈现时,文字和修辞上的运用技巧。朗读上,更是有奕博,澄皓,思妤,芙瑶,锦萱的大胆展示,真是美哉!妙哉!
在一堂课中,师生共同奔赴在寻找“语文之魂”的路上,敢问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老师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