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这五段描述的是天子、诸侯、大夫、士的不同礼制。
例如穿衣方面,天子穿画有山形图案的衣服,戴礼帽;诸侯则是黑色的衣服,戴礼帽;大夫穿禆衣、戴礼帽,而士人则是戴熟皮制成的暗红色帽子。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任务,对应不同的装饰,粗看起来似乎很繁琐,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因为“区别对待”,才能够显示不同的的态度。
这其实是和儒家推崇的“亲亲”有关,即亲近与自己亲近的人。由亲及疏,态度自然要有所区分,这些都是礼,形成相应的制度,就是礼制。
礼制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祭祀祖先的时候,犹如祖先仍然在世,让其先吃饭、饮酒,自己再吃剩下的,这就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之情。不按相应的步骤行事,则会给人办事毛燥、不尊重他人,由此推论出去,自然觉得难以承担重任。
而礼制,还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小处不可随便,一言一行,都露出个人品行,所以事事重视,事事小心,既透漏出成熟稳重,又显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