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Q1:「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
A:
他人的评价反映的是他人内心的价值观。
比如,如果你画了一张画。A觉得不好看,因为你的画不符合小A的审美标准;B觉得好看,因为它符合B的审美标准,仅此而已。
再比如,你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表现的很好。A觉得你是在卖弄炫耀、内心不屑;B觉得你很有才华、真心佩服;C感觉到了你的竞争力,有了压力。
你做的是同一件事,但你在不同人眼中却有不同的形象。他人对你的评价,映照的是他人自身的形象,与你无关。
Q2: 「 为什么他人的评价会影响自我评价?」
A:
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老子云:「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在你童年最纯真的时候,你不会对他人的评价有感觉。因为你以好奇、热情的心态去探索世界,你的自我评价是流动的。
偶然的某一天,你的父母结束一天的工作、疲惫地回到家,作为孩子,你不懂的父母的情绪,你只是开心地在父母周围唱歌。但父母此时与你的心是不通的,你一直唱,他(她)会心烦,于是一冲动就对你凶道:“别唱了,难听死了。”
于是噩梦开始了,这句不起眼的话在你心中埋下种子,你会觉得自己唱歌很难听,从此以后就会很少唱歌。
你相信了父母对你的评价,并把这个评价内化成自我评价,于是你的心灵开始套上了枷锁。
……
随着你逐渐社会化、逐渐成长,你会学校、家庭、职场、网络里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评价。
你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评论。“女生理科天赋比男生差”、“不好好学习就是怎么样怎么样”、“男生长的矮、长的丑就难找对象”、“减肥很难”、“大学就要好好玩”
……
「一旦你相信了他人的评价,你就和魔鬼签订了自我限制的契约。
一句简单、冰冷的话语,就可以扼杀你的灵性、僵化你的心灵。
从此自我,被套上了许许多多无形的桎梏。
于是,你终究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你从不探寻、深刻体会自己的内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心灵一点点腐化。
本应流动的自我,却已如一潭浑浊的死水。」
Q3: 「真实的自我评价是怎样的?」
A:
你画完一幅画,别人的赞许与批评不是你的自我评价;你在会议上展示自己,别人内心的想法也不是你的自我评价。
你真正要在意的是,你在画画的过程是否感受到了乐趣、你在会议上的发言是否真诚。
你做一件事的心路、感受,这些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这些才是构成自我评价的要素。
你应该真正地去探索、觉察自己的内心。
这不是混乱的回忆思索、不是被他人评价洗脑后的自我麻痹,而是“深刻的”、“直指本质”的「觉察与体悟」。
你必须保证此时的你是忘我的、包容的、客观的、深刻的。
这样你才可以穿过种种迷雾、卸下无形的枷锁、看见心灵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就是自我评价的本质。
它充满了流动性与活力;
它深处激烈的漩涡中,却忘我地随波流转而不失定力;
它热情而敏锐;
它深刻而温暖。
小时候,山是山,水是水;
长大后,山非山,水非水;
归来后,山亦山,水亦水。
社会化不可避免,自我评价难免为他物浸染,但我们有自由选择、发展心灵的权力。
他人的评价是「激烈的屏障」,自我觉醒则是扫除障蔽的必由之路。
我是舟海君
若有所触动
不妨留下你的足迹~
我们一同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