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课就是在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写课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写课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而是对话、反思与梳理的综合过程。说话和写作都是表达,写出来是理性认识。评课带有随意性、不确定性。写课,能将散乱的评课组织化、条理化为显性经验。”——窦桂梅
上周学校开展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观课前到观课结束,历时一周,思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从思到积累再到提升是个慢过程,思考记录本身是一种积累,也是学习慢慢发生、理解慢慢生成的过程。
本次执教者为学校五年级苗老师和杨绛先生弟子戴琦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两节《落花生》课例,一是生本理念的“以读引读”,一是大语文的包罗万象。风格各异,形成鲜明对比。让我进一步认识教者之于课堂的重要性,更领略到大语文的魅力所在。
《落花生》这篇课文是五年级第一单元课文,单元阅读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落花生》是许地山1922年发表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的一篇。细细素读文本,发现文章以全家团聚过收获节为小背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对话中借物喻理之外,蕴含母亲对丈夫、对孩子,父亲对孩子的爱,也蕴含浓厚的的父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