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年,春正月元日,帝舜格于文祖,践天子位于蒲阪,以土德王。帝舜,姚姓,名重华,瞽瞍之子。帝尧登庸而禅以帝位,摄政二十八载。尧崩,丧毕,始践天子之位于蒲阪。以土德王,仍以建寅之月为岁首。
帝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命九官,禹为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益为虞,伯夷为秩宗,后夔典乐,龙作纳言,是所谓九官也。封朱于丹,以奉先祀。帝朝于瞽瞍,封弟象于有庳。
禹、皋陶、益、稷相与陈谟。帝舜巡狩四岳八伯。
丁亥年,二年,帝舜广视听,求贤才以自辅。欲纳谏,以闻其失。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帝舜造五弦琴,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戊子年,三年,帝舜考绩。庚寅年,五年,帝舜作箾韶乐九成,凤凰来仪。帝以夔为乐正,命夔为二十三弦之瑟。夔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正六律,和五音,以通八风。重、黎欲益求人,帝曰:“一夔足矣。”
甲午年,九年,帝舜三考,黜陟幽明。己亥年,十四年,帝舜庸作歌。时景星出,卿云兴,百工相和而歌。帝乃歌之曰:“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烂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丁巳年,三十二年,帝舜命禹摄政总师。戊午年,三十三年,春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帝舜命禹叙洪范九畴,复九州。
庚申年,三十五年,帝舜命禹征有苗。时有苗弗率,帝命禹徂征。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癸酉年,四十八年,帝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乙卯年,五十年,禹避舜之子,居于阳城。天下不归舜之子而归禹,禹于是践天子位。
帝舜的仁德之治
帝舜,姚重华,以仁德著称,其治世之道,广为后世传颂。他广纳贤才,虚心纳谏,立诽谤木,置敢谏鼓,使天下人得以进言,充分体现了他的开明与包容。
五弦琴与南风之诗
帝舜造五弦琴,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以表达对民生的关怀。南风之薰,南风之时,皆为民心所向。他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教化手段,使人民在音乐中感受到他的仁德。
箾韶乐与凤凰来仪
帝舜作箾韶乐九成,凤凰来仪。他命夔为乐正,修九招、六列、六英,正六律,和五音,以通八风。音乐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凤凰来仪,象征着他的德政感召了天地万物。
考绩与黜陟幽明
帝舜注重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以公正的考核来选拔和任用人才。他的用人之道,公正无私,使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抱负,无能之辈得以淘汰,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卿云之颂
帝舜作歌以明志,卿云之颂,表达了他对天下太平、日月光华的向往。八伯咸进稽首,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美,更是对他所推行的仁政的肯定。
征有苗与文德之治
在军事上,帝舜命禹征有苗,以文德服人。虽有苗民逆命,但帝舜坚持以文德化之,最终使有苗归顺。他的南巡狩,体现了他对天下的关怀和治理,也为他的仁政赢得了更多的民心。
崩于苍梧与天下归心
帝舜崩于苍梧之野,禹避舜之子,居于阳城。天下不归舜之子而归禹,这不仅是对禹的认可,更是对帝舜德政的肯定。帝舜之治,成为后世帝王的典范,他的仁德与智慧,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帝舜的事迹,如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仁德之治,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天下太平、人民幸福的理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