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让我们从混沌走向清醒,从迷茫走向清晰,从而真正的达到了认知觉醒。
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有些事我们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
比如我们明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明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明知道要是优先却成天围绕着琐事打转……
其实这些状况都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某些认知还没有觉醒,我们依然生活在急于求成和即时满足的状态中。看手机刷视频,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无聊;跑步只跑了几天就没了下文,满足了我们的刺激心理;整天围绕着琐事打转,其实是我们想到自己的事情很难,为了逃避…
这些都是没有认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想怎么干。也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
而从混沌到清醒,从迷茫到清晰,需要我们慢慢打开“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秘密,从内心深处产生驱动力,激发自我。
1.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认知影响选择,选择改变命运。当我们看透了一些事的真相,对这些事的认知就会提升,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因为我们大脑中的理智脑占了上风,本能脑和情绪脑不再纠结。认知层次发生了改变,选择受到了影响,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2.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开始和年龄没有关系,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心中有希望,有了觉醒的认知,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最好的。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画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
假如你过去的几十年里没有成就你心中的希望,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你想把希望做成事实。你此刻有了认知,开始觉醒了。
3.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他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控力,而是依靠知识。
人生来混沌,我们普通人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觉醒就靠运气。有些习惯,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巩固,越来越难改。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但我们如果经常深入反思,理性就会占上风。
这需要我们经常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知识,深入分析,思考,让写到的知识改变自己,学以致用,这样,我们的既有习惯就会慢慢改变。
4.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
我们有时候为了学习,听了很多课,报了很多班,每日坚持打卡,如果那一题未完成打卡内心就会焦虑煎熬。但是,我们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过程,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这样的行为虽然觉得是在学习,却流于表面,时间长了内心就会产生焦虑,即便加大学习量也不会改变,反而会进入恶性循环,是自己更加痛苦。这是我们急于求成的天性造成的。
所以,读书不求记住全部内容,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你发生了改变就足够了。想改变这种状况,走出这种怪圈,就要懂得多即是少,少即是多的辩证关系。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跳出盲目,焦虑,浮躁。
5.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我们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在这条赛道上,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的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
模糊具有不确定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性会不自觉的逃避。在草丛里遇到一条蛇,你就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反应,防范心理随时就会跳出来。为了活命逃避不确定就是我们的本能。
所以当我们的头脑中有很多模糊的选项时,我们就会不自觉的选择那个最清晰、简单确定的选项。
6.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他他就张牙舞爪,你正视他他就原形毕露,一旦把他看得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
当我们面对困境,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怎么办?搞砸了怎么办?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就这样一层一层的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当我们坦然的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虽然直面自己的情绪会让我们更加痛苦,但至少不会被情绪恐吓。当我们把那些痛苦的情绪看得清清楚楚的时候,那些情绪就会在潜意识中逐渐消散。
7.真正的觉醒者,往往有意无意的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唯有感性的觉知和洞察,才能让答案浮出水面。而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利他的。
看见一件事触达你的内心,让你眼前一亮,心中泛起波澜,或偶有痛苦。如果透过这些深入分析,挖掘,我们往往会有丰厚的收获。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事,更是我们情绪波动的源头。只有发现这些源头,接纳它,改变它,才能使我们的认知更上一层楼。
假如持续这么做,不但自己会有所收获,还会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找到这些痛苦的源头,从而真正的解放自己。
8.人的思维就好比一把锤子,他不但能钉钉子,还能复制出另一把锤子来锤打自己,只要方法正确时常修定,那么这把锤子就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工具。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即反思的能力。还有极强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不断优化,进而为遇到的每一件事做出更好的选择。
9.被“自动驾驶”确实轻松,但这样我们只能看着路边风景从眼前飞飞驰而过,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最终又会到哪里,如果一直处于这种不可控的人生状态,那就悲哀了。
焦虑的人很少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属性,他们习惯不动脑,遇见某事直接行动,从不深入思考事情的本质,让本能的欲望迷失自己,只要满足自己的情绪就以为事情解决了。
殊不知,这是在被“本能脑和情绪脑”自动驾驶,这样的过程看到的只是事情表面的样子,所谓的好现象也是暂时的。如果我们一直处在这种状态里,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失去意义。
要想真正有深度思维,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要对自己当时的状态保持觉知,审视自己内心,做出判断;二是时刻保持清醒,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三是要对长远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目标的意义和内在动机。
10.如果人生是大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小船,认知能力强的人时刻掌握方向舵,主动控制生命之舱的航向,而元认知能力弱的人,总是喜欢待在甲板上当个忙碌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