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主食是面,那时候农忙季节,快到晌午时,妈妈就让我回家去轧面条,我就知道又能吃上我心心念的打卤面了。
我回到家,从面袋子里擓上两瓢面到簸箕里。上面放上两角钱。就去村东的选房舅奶奶家轧面条。
端着面粉就怕遇到风,风一吹弄的全身都是面粉,还有灰尘会进到面粉里。吃面条就牙碜。因为我经常不盖屉布。
舅奶奶看我来了,就把簸箕接了过去。她把面粉倒入簸粩的一角。然后一点点加入水,用手搓成絮状,她这时通常会问我是要硬些的还是软些的。我一般回答硬些的,软了没嚼劲。
确定没有干面粉了,就把絮状的面放到机器的滑道上。开动机器,一点点的进入两个辊子里,变成了片状,一开始不成形,过几遍后就好了,成片光滑以后,就放到面条模子里一过就出来长长的面条了,到一定长度一揪。然后在玉米粉里滚几下防止粘连坨在一起,然后拧一个弯放到簸箕里,会在簸箕上面垫报纸。
回到家通常妈妈就把卤做好了,黄瓜丝也切好了,水开了,就等我的面条下锅了。
这时我去扒蒜,捣碎,加水加香油。
面条熟了,过凉水两次,盛在碗里,浇上卤,黄瓜丝,香菜,蒜,还有豆芽,麻酱。
千万不用拌。一口面条一口菜。
那叫一个美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