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是关键所在,只有汇聚各方人才之力,方能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全方位引进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领域与国家,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我们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广纳贤才。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各行业的精英人才,他们熟悉国内的政策、市场和文化,能够更好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熟悉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他们的加入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要注重引进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一带一路”不同项目和产业的需求,制定精准的人才引进计划,做到“按需引才”。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进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贸易投资领域,吸引金融、法律、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人才。此外,还要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方位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人才,需遵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精心培育。在教育体系中,应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如开设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国际贸易、国际法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培训。除了学校教育,还应注重实践锻炼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实习项目和国际交流合作,让人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例如,选派优秀学生和青年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机构进行实习和交流,让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和文化习俗,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为人才提供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方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发挥人才价值的关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和能力水平,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对于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同时,要加强人才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人才合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协作。通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人才合作机制,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在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由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多方面人才组成的团队,共同攻克难题,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