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一个栏目音频,以及花卷群小伙伴们的打卡文,还有平时沟通和讨论中,有一个很大的触动,很多时候你的思考来自于观察。
你观察到多少点你就会能有多少思考,如果没有看到,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包括平时看到的各种信息,新闻,有的人就能从里面看出很多的隐藏信息,并且经过思考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我有时候只会看到自己想看或者说表面的信息至于更深更广的就没有了。
而今天在听栏目的时候正好听到了关于管理学教授詹姆斯·吉尔摩提出的“六种镜片观察法”这个观察工具,争取用这个工具尝试下做一下关于观察的刻意练习。
方法如下:
1.望远镜
当你第一次访问某个地方,或者开启一项全新任务的时候,不要急着直奔主题,一头扎进任务细节中,而要像用望远镜一样,拉开一段距离来考察和搜寻信息,以便快速了解全貌。
2.双焦镜。
是指有两个焦点的透镜。这种观察法要求,对任何观察对象,至少要找到两个不同的观察视角,观察到的信息可以互为补充和对比。
3.显微镜。当你想在某一个领域精进,想要从60分提升到90分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用上显微镜观察法,去仔细考察更丰富、更深入的细节。就像教练在训练运动员的时候,会录下他们的比赛视频,一帧一帧地回放,找出每个动作的优化点。
4.放大镜。
当你用显微镜观察法解析出了所有细节后,下一步,就是找出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用放大镜聚焦关键细节。
5.滤光镜。
这个好理解,我们自拍时都要用到滤镜,过滤掉缺陷,让自己看起来更美。滤光镜观察法也是这样,从缺点中看到潜力,从错误中看到机会,从失败中看到收获。
6.遮光镜。
暂时屏蔽外界信息,在头脑中做信息的整理、回顾、复盘,找出之前可能忽略的细节,倾听内心的声音,捕捉一瞬而逝的灵感。
我们都体验过“顿悟时刻”,突然搞懂了某件事情。我们以为“顿悟时刻”可遇不可求,其实是有方法的。先用前面五种透镜,做密集的信息输入,再偶尔抽离出来,用遮光镜让信息在大脑中自由酝酿和碰撞,你就可能和顿悟不期而遇。
分享一句金句,维生素C的发现者、诺奖得主阿尔伯特·森特·哲尔吉说的:“所谓发现,就是见人皆所见,思人所未思。”
看完之后,我发现真的想要练,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地都是道场。只是看你有没有下意识去做而已。做起来不管多久能够达到,起码每天都去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了。
所有的能力的拥有,无他,就是坚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