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梗概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篇文章介绍了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介绍井冈翠竹与革命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即井冈山人和井冈山精神。表面上在赞美井冈翠竹,实质上讴歌了井冈山人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二、文章结构
本文开篇点题“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井冈翠竹比作岗哨、比作奇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井冈翠竹的外在形象—苍翠挺拔、亭亭玉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由面到点,由远到近。
第三段到第九段记叙了革命斗争时期,井冈翠竹的贡献。井冈翠竹是生存物资:搭帐篷、当罐盛水、当碗蒸饭、做扁担和吹火筒。可以做武器装备:做梭镖、白竹钉阵。井冈翠竹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所以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是全文的主线,贯穿全文。
第十段到第十二段,写的是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做出的贡献,修竹滑道、砍毛竹运往全国各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运用呼告手法“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照应上文第三段。“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紧接着运用议论句点明文章主旨—“这正是影响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揭示了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三、写作特色
灵活运用多种修辞,开头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井冈翠竹比作“岗哨”,比作“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写出了井冈翠竹苍翠挺拔的特点。第八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还用了顶真“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表现了竹子坚贞不屈、永不屈服的性格。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开头描写竹子的外形特征时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中间记叙两个时期的特殊贡献时,用的是记叙。最后一段时运用到了抒情和议论的方式。
4.深刻的象征
井冈翠竹,实指井冈山苍翠挺拔的竹子,虚指井冈山的村民,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井冈山精神—坚贞不屈、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勇于担当等等。本文借物喻人,以竹颂人。
53文章主旨
文章原来的题目是《青山翠竹》,后入选课文时改成了《井冈翠竹》。这样写的好处是直接交代了翠竹的生长地点,这个题目与文章主线“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相吻合。最后就是井冈山象征着井冈山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