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内就阅读完余文森教授的《新时代中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章“核心素养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走进新时代”,感觉时间挺快的,越读越想读。通过对双基本、三维目标本位以及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发现都是从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来进行分析的,一路读下来,对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全新的思考。
1. 核心素养:教育的灵魂与导向
余教授开篇即强调了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是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向更加全面、深入、个性化的教育目标迈进。
什么是素养,如何提升素养?都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素养是一种内在涵养吧,就像“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就能呈现在气质、外表上,像我每次去逛街,和服务员闲聊的时候,他们都能一下子猜到我的职业:教师,说明自己身上还是有点读书气吧。那么,素养亦是如此,就是一种能让孩子自内而外展现出来的能力吧。
2. 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书中提到,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育要从“教书”向“育人”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教育者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其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未来公民。
3.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实践,从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革新到评价体系的完善,都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让我明白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在平时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正如大伟老师说,要让自己感到幸福,才能带着孩子走向幸福。因此,课堂的幸福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参与、主动参加活动,才能实现课堂的创新。
4. 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能力,能够将核心素养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实现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关于2025年,自己成长之路该走向何方,经历过无数番思想争斗后,我选择了放弃,选择了沉浸,选择了涅槃重生。什么意思呢?未来的一年我将把一些工作、一些学习做筛选,不让自己整日处于忙碌中,有时间沉浸式阅读、补上落下的功课,让阅读真正浸润自己的生命。正是如此,在2024年一天,还写了一大段话向胡老大说明情况,期待着充实自我,以更加优秀的姿态迎接重逢。确实,回顾过去,学得太多太杂,没有真正聚焦,导致自己成长缓慢,接下来打算聚焦儿童阅读,回归课堂,深挖这两口井,做到聚焦,聚焦、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