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月一度的规培,受疫情影响这次是网络教研。感谢策划团队的精心策划,弥补了没有现场观摩到几位优秀老师的现场呈现的遗憾。
陈韵芝老师从选课目的是为了攻克学生对“看不见的物质”很难理解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佩服陈老师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与“困难”死磕的决心。陈老师提到的“听懂学生的发言”是我非常需要汲取的经验,我在日常上课过程中常常会不知道怎么接孩子的发言,还要再顺势引导。从陈老师的分享里,我看到了陈老师对相关知识点“天罗地网”般的扎实功底,还看到了如何从孩子的给出的关键词入手,有时有度地给出必要科学词汇教会学生表达,这是个人硬实力的体现。我想,若是我要练就陈老师这般的功力,还得继续在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上下足功夫,梳理清楚“关键问题”并固化,还要预设符合学情的几种出现的情况,多次在头脑中演练,锻炼我的临场反应。
刘倍伶老师的分享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对教材,教参,新课标的解读。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备课要全面,要解读教材,要解读教参。但要做到符合学情的解读真的好难好难,刘老师每次关于这一方面的解读都会让我再一次对一节课有新的认知,好羡慕刘老师有这样的能力。
张梦君老师分享的《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的大单元备课思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点。因为我也是以这个单元的课来参赛,在准备时也发现这个单元前后课的逻辑联系十分紧密,并且一环扣一环,要是前面几课的教学目标存在没有落实的情况,会对后面的内容有不小的影响。张老师选择的第5课已经很靠后了,大单元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可能还可以关注到前后教材之间的联系,同样是学习运动,三年级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和四年级《运动和力》单元各自的侧重点和提升点分别在哪里又有哪些联系,可能会更帮助我们上好一节课。
杨珊珊老师分享的《认识棱镜》从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困难度都注定这不是一节平凡的课。好在杨老师有迎小F4这个团队,各个队友的各司其职,团队协作让这一节不普通的课更加熠熠生辉,这一节课的精髓我一定要好生消化吸收一下。光学知识极度需要恶补。
朱羽老师分享的观课反馈,也是很重要的经验。除了观课的一些方法,我也在朱羽老师的分享中围观了一些观课反馈。也会回忆自己当时听这节课时,我记录了哪些关键要点?这些点跟这节课的关系是什么?等我再回看我的听课笔记时,我是否还记得这节课怎么上?有哪些内容可以迁移到我的课堂里?观课是一项技能,朱老师总结了招式,剩下的就得靠我自己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