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 第二次作业
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电气2102谢启祥
指导老师:张淑娟
这是新选课的我第一次听课,听完这一堂课之后,我意识到,我应该挖到了一座金矿,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一个课程是如此实用。这一堂课刚开始时有点迷惑,走神,但当我回过神来不久后,就听到了很戳我痛点的话题——没有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下
⑴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作答要求:选一个我们课程中你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详细展示,并标明出处)
提问是一件很有技巧的“学问”,我对此一窍不通,“没有问题”就是我最大的问题。无论听课,看书,甚至交谈,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而要深入思考,适当发散性的联想。有所思考,才会有所疑虑,才会有问题。
⑵我是怎样用它的? (作答要求:用此知识点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说明哪些是需要保持的,哪些是坚决停止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在课堂上的时候,我仅仅能听着老师的话,就自以为做到了跟上老师的步调,尤其是像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科目,我能够看懂老师的步骤,就觉得自己已经跟上了,但是我从未深入的去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道题要考的知识点是什么?能不能换种方法?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这样就导致我自己做题时没有思路,听老师讲又没有问题。做事的时候也是,我只会机械的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没有去想过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以达成这些目的?那么当我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会很迷茫,没有主见。不曾深入思考,也就不觉得有问题,但问题依旧深藏其中,成为极大的病灶。
例如数学等学科,题目的做法往往不是唯一路线,尤其是当题目复杂后,没法一眼望到答案,路线的选择就不一定,而这种题目往往错就错在一开始的选择,所以不能仅仅只是听懂老师所讲的那一条路线,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路线为什么不行?自己的过程错在哪?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不能不了了之。
⑶我还想怎样用上它?(作答要求:设想新的应用情景,为实际应用做准备)
尝试看破那些司空见惯的,即使是在平日里,也要勤于思考,尝试对那些见怪不怪的事物提出疑问,提出质疑,抱着一颗孩童的心性去看待事物,谦虚一点,“无知”一点,而不要总是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勤于思考,尝试提问,多在自己心里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慢慢的才会变得会提问题,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提出具体问题。
所谓创新,就是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相联系,结合。深究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探求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我看见一种新型自行车是把车体结构与“∞”这一符号结合起来,这从自行车本身不难看出,但创新的时候往往不会把他们联想到一块,因为我已经习惯自行车的模样了,如果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自行车的结构一定是那样子的?还有什么别的结构可以应用?除了结构我还能够从哪里找到突破口?那么我或许也能够找到创新的路,创新就来源于看破司空见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自己。
常问为什么要那样做?这件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这还能怎么做?还有哪种或哪些方法?目的是什么?我还有什么别的达成目的的办法?或者逆向思考,为什么不这么做?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即是思考,亦是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