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读实操课

黄校的分享记录

一、共读前的五个准备

1.校长要带头读书;

2.建立家校共读管理架构;

3.选好家校共度的书籍;

4.明确家校共读的形式;

5.举行共读启动仪式。

我发现这几点用在老师带学生开展班级共读的活动中也十分合适!

二、共读中的三个跟进

1.做好班主任和共读部长的培训指导;

2.做好共读过程中的引领和激励;(感受:这个环境确实十分重要,反思我自己在开展班级阅读活动的时候这一个部分就是十分欠缺,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我缺乏相关经验,不太会开展)

3.开好家校共读分享会(感受:分享的过程是阅读输出的过程,也是不同阅读者思维碰撞交流的过程)

还分享到了家长读书分享会要注意以下6点:

1.会前做好准备

2.主持心中有数

3.环节设计合理

4.内容发人深思

5.过程轻松有趣

6.尽量全员参与

三、共读后的总结表彰

班级层面

学校层面

注意共读实践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便进行输出

四、家校共读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要陪伴引领,做到润物无声

2.不要批评,要重在鼓励,营造学习氛围

3.不要中断,要循序渐进,贵在持之以恒

五、开展家校共读的成效

结语:让家校共读成为家校联系的粘合剂和家校共育的助推器!

这种共读不仅适用于家校层面,对班级共读等阅读活动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前期准备的奠基作用

无论是家校共读还是班级共读,前期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管理者(校长、老师)的带头参与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明确的组织架构、合适的书籍选择、清晰的活动形式,能让共读活动有章可循,而启动仪式则能提升参与者的重视度和积极性,为活动开个好头。

2. 强化过程跟进的关键作用

共读过程中的跟进是保证活动质量的核心。对组织者(班主任、共读部长)的培训能提升其引导能力;过程中的引领和激励能维持参与者的热情,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分享会则为参与者提供了交流碰撞的平台,促进阅读深化,让阅读从“输入”走向“输出”。

3. 做好后期总结的升华作用

共读后的总结表彰能增强参与者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层面的表彰,都能对参与者形成正向激励。同时,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既能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也能直观展现活动成果,便于经验的提炼和推广。

4. 把握活动开展的原则底线

在共读活动中,“不强迫、不批评、不中断”的原则尤为重要。阅读是一种自主行为,陪伴引领、鼓励支持、持之以恒才能让参与者真正享受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非将阅读视为任务或负担。

5. 认识共读活动的深层价值

共读不仅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途径,更是一种连接情感、凝聚力量的方式。家校共读能拉近家校距离,班级共读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最终实现“1+1>2”的效果,让阅读成为促进共同成长的纽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