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二)
文/李现风
2023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刘儒德读书笔记二:
第一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亲近全班
1.老师,你是我们自己人-----自己人原则
5.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当对方与你的利益一致、立场相同,或经历、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时,你会把对方归为同类,视为一体,从而对对方形成好感,比较容易接受对方的要求。信赖对方的观点,这在心里学中叫作自己人效应。
(1)有句话说得好:“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学生一旦将你视为自己人,他们就会亲近你,相信你的观点和建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美国总统林肯说:“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
(3)班主任要学会使用“我们”和“我们班”的表述,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看作学生中平等的一员,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和他们始终是一体的,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己人效应。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性原则
6.相似性原则:这条原则告诉我们,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相似与否全凭你自己感知,涉及外貌吸引力、年龄、行为、习惯、经历、社会地位、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等方面。
(1)在相处初期,无空间距离(同寝室)的人明显比不同寝室的人要亲近;然而到了后期,态度和价值观相似的人走得比较近。这说明空间距离邻近在开始重要作用,但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似性在后期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交往中,如果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会逐渐成为知己朋友;相反,如果随着交往的深入,发现双方的价值观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彼此已经非常熟识,也会因为这种观念上的差异而分道扬镳。我国古代“割席断交”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3)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志趣迥异的两个人,无论相识多久都如同两条平行线,不管靠的多近,永远也没有交心的那一天。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可以利用相似性原则,在短时间内获得他们的喜爱。
(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谊,在精神上没有共同点,教育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路径。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老师与学生的内在相似性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彼此的相似,营造了师生之间融洽的气氛,维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5)在处理学生“追星”的问题上,顾老师试着参与学生的追星活动,充分了解学生所崇拜的人物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6)赵老师在与小丽的父亲交流时,没有因为他文化水平低而区别对待,而是通过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他进行了褒奖和鼓励,让小丽的爸爸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并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