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周在四年级九个班级进行了第一单元1.6之前的课程讲授,结合上次反思中的音叉,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正。对此我做出了反思。
首先,孩子们对不同频率的音叉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有些孩子很敏锐,能够清楚听到区别,但是有些孩子对音符不够敏感,所以无法区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音叉振动太快,孩子们无法看清楚。因此我对课程内容做了一定修改与增加。
首先我在音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调音器,音叉振动放慢视频和声音频率变化视频,结合曲线波动,让他们明确看到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关系。另外,我发现用木锤实验比用橡胶锤更明显,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大部分孩子都能听出区别。
第二,我发放音叉,让孩子们亲自用手去感受音叉振动的快慢。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与动态的变化更有兴趣,并且比起语言,他们更可以用动作表达出快慢。所以我带着他们做动作,然后再用语言总结规律。
经过改进,更多的孩子能感受到振动的快慢对声音高低的影响,课堂互动感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