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四篇“里仁篇”。
在上章学习了“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会用自己的修养和风范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并使其成为自己的朋友。
有道德的人必定是耐得住孤单和寂寞的人,他们即便暂时没有得到周围的人的理解,也会在道德学问的思想和人格中找到与之神交的朋友。如此说来,仁德之人是不会孤立的。
子游告诉我们,对待朋友,只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就好,表达自己的观点,听不听由他们自己决定。
事不过三,说事情只要说一遍就够,不必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去告诫,那样只能招来侮辱与疏远。
很多人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角度去说导别人,殊不知个人的想法,只是个人的而已,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每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表达观点,而不是批判或者指责。
对待朋友由此,对待父母如何呢?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父母有错时,你要好言相劝,如果他们听不进去,那也要尊重他们,虽然忧愁但不能有怨气。”
事父母几谏,这里的“几”读j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是人,他们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孔子告诉我们说,当我们成年以后,要照顾父母时,父母犯了错误,就温和相劝,就算父母不听,也不能大吼大叫去冒犯父母,更不能心生怨恨。
劝阻要恰到好处,情理兼顾。就像之前文章讲的“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告诉我们,对待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尊敬,而不是能喂养就好。
最基本的就是说话语气要轻,不责备、不冒犯、不呼来喝去,更不能心生怨恨。
我们想想,父母艰辛养育我们,也曾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我们怎么能够不孝敬他们,怎么就不能对他们多些耐心呢?
对待父母的过错,耐心地将道理讲给他们听,如果老人一时半会儿明白不了,也要恭恭敬敬地侍奉他们,心里再多委屈也不要表现在脸上。
所以父母做错了事,可以提醒下,父母不听,也不作责备,想其它办法引导,惹出了乱子,去解决就好不要抱怨。
要做到劳而不怨真的太难了,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就需要长久的修养和自省。
孔子认为,除了对待父母要语气温和,出门的时候也要有交代。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还健在时,就不要离开太远;如果一定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个清楚的交代。”
理解这段话,要先站在孔子的时代来思考,在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外出游学经商的人离家太远,与父母联系很不方便,要想回家也得一年半载。
如果父母患急病或紧急有事,很难迅速赶回家,有的甚至错过了给父母送终而留下终生遗憾。
并且,子女远游,做父母的也必定无时无刻挂念着子女是否安康。
而在现代社会,通信交通都很发达。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一通电话便可知道彼此现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乘坐飞机也可及时赶到父母身边。
但是,我们更需要从这段话学习的是态度,做子女的最好不要离家太远,就算必须外出,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去的方向位置,仍然时时不忘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想一想父母在家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加以合理的调整。
这是最好的“孝敬”,态度很重要。
有奖福利开始啦!
福利一: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福利二:
有奖征文,做青春勇士。大熊之影带领小伙伴们给广大文友发福利啦,快来为自己的青春歌颂一篇。
详情请点击☞【岁月拾遗】专题第一季征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