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研修班又出新节目,经典古诗词接龙。
古诗词我还是能背几首的。但我不想写太长,打字太麻烦。我很快确定了要写的内容,那是曾文正公的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我一直很喜欢这三句话。
但正当我手指触摸屏幕,准备打字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天外来客般传来另一个声音。它说,写这句,写这句。于是,我几乎不受控制的,敲下了下面这八个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天可怜见。从12个字改成8个字,绝对不是因为我偷懒,想少敲4个字,而是因为我确实感到了某种召唤。这句话并不在我的预设内,但在我打字的一瞬间突然跳进我的脑海。用句专业点的话,它可能不在我的意识层面,但一定深埋于我的潜意识。一旦有一个触发点,它就会无可阻挡地冲出来。
现在,我打算像解梦一样,解一解这句话为什么蹦出来。
其实我知道,大部分情况下,这句话是用来形容老师的。
专门查了词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本意是说,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再往前找,这句成语的出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太史公专门用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李将军能征善战,与下属同甘共苦,自然深受爱戴。
但无论怎么看,这句话似乎都与心理咨询沾不上边。
我写这句话,是因为最近反复回想一个情节。
研修课上两周了,整整六个小时,李老师对我们狂轰滥炸,知识点像冰雹般砸下来。记了满满一本子,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老师讲的一次咨询实例。
一位母亲领着女儿来求助,说花多少钱不在乎,怎样才能让俺娘俩不吵?
李老师说,想不吵比较难,这样吧,你们回去,先试试有什么办法吵得更厉害。
母亲一听就急了,说我们是来不吵的,要吵得更厉害,还用上你这来?我多叨叨她两句不就行了?
李老师啥也没说,微微一笑。对方顿时明白了。
老师讲这个案例,是为了配合说明破除惯性思维。但我记住的,却是最后那句“啥也没说,微微一笑”,对方顿悟而去。这段画面感太强了,我甚至联想到达摩一语点醒慧可的情节。
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随着研修,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也逐渐加深。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心理咨询不是“说什么”的学问,而是“不说什么”的学问。
在外人看来,心理咨询无非就是开导,劝慰,给人指点迷津。其实恰恰相反,心理咨询师要做的,不是要告诉来访者前面有什么,而是明明看到也不说,要让他自己看,自己悟,自己去体验。把所有的观点都倾倒给来访者,那肯定是新手的做法,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从来惜字如金。
因此,“桃李不言”这句话,深得我心。
而且,我很喜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境。想象一下,茂密芬芳的桃树和李树,一言不发,静静伫立在那里,树下的人驻足观赏,他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每个人都带走了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这不就是心理咨询想要达到的效果么?
毫无疑问,这句话形容老师非常贴切,因为它体现的是淡泊,奉献,成就他人。但相应的素质,也体现在心理咨询师的身上。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心理咨询师同样也是。
写于201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