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近代文学家里面,我是最佩服鲁迅先生的。也许是读的多了,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每次读先生的文章,总能引起共鸣。上学时曾学过节选于《藤野先生》中的课文,题目是《在仙台》,到现在我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
文章开头就是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既埋下了伏笔,又交待了地点,为后面所描述的一切,都铺平了道路。接下来可就是讽刺味道了,由樱花引出了留学生。其中“油光可鉴”、“标致极了”,看似平淡,意味深长。难怪有人不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处处充满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两件事说明他的态度,一个是成群结队看樱花,另一个是学生会馆的跳舞。如果是我写肯定是问问别人,可加上“精通时事”这四个字,又让我有了感觉。到现在我们身边不是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吗?
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确是充满了批评和赞扬,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理解,他是希望我们能变得更好,他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藤野先生对待他一样。
最喜欢“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这几句话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鲁迅写文章的手法,“物以稀为贵”,“美其名曰”,都是我们那时候学会的,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的词。从这几句话联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这些都是特别熟悉的词。还有,不行了,再写就有搬山的嫌疑了,咱们只弄一句半句的,估计大家也能理解。我实在是不舍得把文章拆开,总想把他最好的东西都记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忆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美文。《少年闰土》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学会这样写文章,肯定是非常厉害的。我上学时就是学着这些文章写作文的。
描写藤野先生,我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一个日本老头,也不知道那老头多大岁数,反正是黑瘦、八字须,戴眼镜、不修边幅。“阿里阿多伊玛思”九十度鞠躬。
教授是认真执教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热心希望、不倦教诲。小的说希望中国医学发达,大的说是为了学术。这个长得黑瘦,说话抑扬顿挫,很容易让我想起自己的师父。想起师父时,就忘了国界和时空。
这篇文章绝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确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褒贬的词语,我们可以不去学这些东西,但人的正直善良怎么也要学的吧?现在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丑恶现象,必须批判这些丑恶的东西,弘扬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我想,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一定会得到众人的拥护的。
据说,鲁迅先生指导过茅盾先生,不知道有没有书籍记载,我对这个说法特别感兴趣。还有,鲁迅先生教过的女学生有几个有名的,男学生查到了两个,他们的文章没有查到。
鲁迅先生的小说也特别好看,对于想写小说的朋友来说,可以认真地找来读一读。我就喜欢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特别是八篇里的《铸剑》,刚发表时叫《眉间尺》,根据干宝的《搜神记》中的《三王墓》改写出来的。很有意思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找找看,认真读认真品,保证可以帮你在简书上写出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