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说听了一遍就喜欢上了,连续听了好几遍,每个人内心都有各种牢笼,如果这些牢笼不解除,那么就好比一个困兽一般,生活在牢笼的阴影之下。
跟随这本书一起解除内心的牢笼,剥离重重束缚,活出真实的自己,让阳光和爱重新进入内心世界,让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这个世界。
金句:获得自由的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己。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和内在的自我保持连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个人一旦真实了,就会有强大的力量。
这让我想到萨提亚提出的五种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
讨好型充分的尊重交往中的她人和情景,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指责型的人,忽略她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
一致型的人,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她人,也能顾及到环境。
反思我以前就是讨好型的,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觉察较少,以她人为中心,总把别人的不开心归结我自己的原因。这就是在关系中没有边界感的结果。
如何才能成为一致型的人呢?保持开放,带着好奇心聆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也能尊重她人的感受,做真正的自己。
讨好型的人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像关心别人一样关心自己。对于指责型的人,增加对她人感受的觉察,用爱填满空虚感,从而转变为对自我的确认和她人的接纳。
不论是讨好型还是指责型,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提高自我价值感,如何提高自我价值感呢?自我肯定,积极帮助她人,为世界创造价值。
金句:习得性乐观主义,只有用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创造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才能走出低谷,达到柳暗花明的美好境界。
如何增强自己心理的灵活性和韧性呢?是不是对待这个世界满怀好奇心,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从消极的事情中也能发现积极的意义?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的思想在支配自己的感觉和行为,人们用哪些积极的、支持自己成长的想法代替消极的信念,就能改变自己。
小心你的思想,她会成为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她会成为你的行为。要想改变行为,要对自己的思想有觉察,挖出来看看,这个想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还是更差的,不好的要用好的替代,一旦人的思想体系迭代了,人就自己成长了。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我们的痛苦源自于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能展现真正的自己。一个人不再戴着面具生活,不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她就能做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接纳自己。一个人无条件接纳和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她人。
人生中悲惨遭遇会成为最好的老师,它能催生那些不可预知的发现,让人们以新奇的视角看待问题。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能力,重要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经历。
当你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你并不是成为新的自己,而是成为那个独一无二、钻石般珍贵的自己,永远不再被封存埋没、永远不用被替代的自己。
到目前为止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你选择的结果,都是你尽力应对的结果,一切都是如此。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幸和问题也是自己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不幸,这是潜意识的需要,潜意熟悉不幸的模式,人往往选择自己熟悉的而不是最好的。
这种潜意识的模式在童年已经种下了果子。成年后会一直延续,除非被觉察到意识的层面,才会成为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