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句式整齐,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难点放在了解对子特点,培养学生对对子的兴趣上。
一、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重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男女生读、打节拍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二、读思相结合,特点记心间
激发学生对对子的兴趣,就得让孩子了解对子特点,明白如何对对子。我采用了读、找、思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从浅到深地理解对子的特点是每一个对子里都含有一个对字,而且对字前边和对字后边的字数相等,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对对子不仅要注意字数相等,还要注意对子的内容,不能乱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课文为例,让孩子一句一句的去诵读、理解并发现,同类的字可以对对子。在尝试对对子的环节,我不仅让孩子对了同类对,还让他们尝试对了对相反对和相对对。进而告诉孩子们对对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容相关。
三、兴趣从心生,阅读来积淀
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已经爱上了对对子。可如何更好地对对子,不仅要掌握对子的特点,还要有相关词汇的储备量。于是我推荐孩子们亲子共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这两本书。
教育常常伴有遗憾和缺失,本节课课堂中有一个生成性问题我没能明确地给孩子做出反馈。郑书铉小朋友在课堂中提出课题对韵歌也是对子,虽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孩子们了解了对子的特点,但我却没有清楚的解释对韵歌为什么不是对子。在第二课时课前,我一定会把这个问题再次提出来并解决它。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最后的十分钟写字时间,没有达到实效。说实话,看到听课老师们走了,我就劲松了,没有给孩子们明确的目标和示范。以后我一定注意,课堂最后的10分钟写字要扎实开展,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