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吕卫花坚持分享第337天+149,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约练挑战第六周,本周第2次总第28次
读书感悟
每次参加读书会的感悟都不同,可能和每个人的角色定位也有关联,有老师对学生的,有家长对孩子的,有护士对病人的,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在读的过程中,去回忆,去联想,书中的哪一点那个词又让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或者是说咨询中的什么?以及它可能带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可能以前我们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在做事儿,可能现在的我们除了在做事以外,也会去思考,原来这样子去做是有原因的,可能我们知道了那个原因,了解到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就会有个取舍,哪些是需要继续的,哪些是需要舍弃的?
可能我们现在的思考和以前的思考有一点不同,可能现在会去砸吧砸吧味儿,那个味蕾感受到的酸甜苦辣的什么滋味,以前只是在单纯的思考事情,现在也在思考事情,但是也有感受的成分在里面,以及每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可能只是知道道理上要接受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可是在生活中和约链中又会想到点什么呢?怎么是尊重人的个体性?大概所想到的就是,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做法和想法,暂且只是在认知上接纳,可能对于三观相似度比较高的,还能做到一些,假如和我们有一些差距的话,可能我的那个感受就是接受,这个接受好像是接着受的,假如在咨询中出现的话,真是挺考验人的哈,难怪人与人之间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会有匹配度,所以要想尊重人,可能需要先去了解人认识人开始吧!
来访者
对于今天咨询师触动最深的,也是自己最在乎的,大概就是亲子关系,以及互动方式,只是在有事情发生时,有情绪的时候就容易忽略,甚至是忘却对待孩子,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陪伴孩子,当然也包括教育孩子,的确这是父母的一场自我的修行,可是想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沟通和互动,可能在亲子关系的过程中,孩子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而父母是一个相对主动的,拥有相对决定权的角色,可能更多的时候是由我们所掌控的,所以更加需要父母去学习,怎样有效的陪伴孩子?怎样降低我们的期待?怎样积极地看待孩子的学习?等等,可能都是需要父母去思考的,好像还有需要父母不断去磨练的地方,原来那个学习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些不一样的感受的体验。
对于来访者的这个角色,可能希望自己处在这个角度去审视咨询师,假如自己是咨询师的话,会怎样的陪伴这样的来访者?可能自己的思考只是停留在了觉察的层面,有了觉察相对于以前的不知不觉有了一点进步,有了觉察,或许有了那样的意识,也是改变的开始的前兆吧!可能对于来访者,对于明天他的担心,好像可以再慢一点,可能对于来访者说她能稳着去面对时,他的这个稳着又怎么去理解呢?和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大概也需要去确认去具体,可能还可以和他的感受去连接,等明天能稳着去面对时的感受是什么?让来访者不仅人回到那个场景当中,那个感受也浸泡其中,大概也是自己需要去学习成长的地方,在咨询中,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觉察,怎样做算是一点点的尝试呢?可能今天咨询结束后和咨询师的探讨也是一种方式,可能会怎样试着去问?好像自己的那颗心速度放慢了一些,好像是有意识的,让自己慢下来的,慢下来的感受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可能那个慢下来,能减少预设的声音,也有可能让自己保持一定的觉察,原来慢下来,让自己看得更真切,原来原来如此!